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4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560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142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570篇
理论方法论   248篇
综合类   3448篇
社会学   416篇
统计学   142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707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从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内涵界定切入,在阐述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文化景观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概括了人文旅游资源的四大特性。  相似文献   
102.
心理弹性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即个体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过程,是人类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心理品质。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弹性维度主要包括逆境认知能力、自我控制、坚持和自强、超越自我、追求理想等。其蕴含的心理机制主要体现在:逆境认知能力——体现个体对逆境的认知,理解逆境存在的必然性;自我控制——控制自己的欲望、需求、冲动、情绪或行为意图,是对自身行为的合理调节;坚持和自强——体现个体奋斗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容忍力——接受现实,不断努力;超越自我——态度平和,获得心灵上的自由;追求理想——激励个体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03.
现如今,概念教学在整个教育科学领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概念教学,成为教育工作者们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进行研究:概念教学;PBL的构成要素及实施模式;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流程;基于问题式学习的概念教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4.
在问题类型划分方法的视野下,犯罪概念问题应该属于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但刑法学界以往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却大多将其作为刑法问题中的价值判断问题。由于未能妥当确定犯罪概念的问题类型,从而使学界有关犯罪概念的讨论未能达成最低限度的学术共识。作为纯粹刑法学问题中的解释选择问题,形式与实质相结合的混合犯罪概念不存在被替代的必要性,而犯罪概念也不应被规定在刑法典中。  相似文献   
105.
商业贿赂行为是新形势下出现的一种经济犯罪,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和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相当程度地破坏了正常的商品交易秩序,极大地妨碍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剖析了商业贿赂的概念及特性、阐述了商业贿赂对国家市场经济秩序危害的主要表现,据此提出了商业贿赂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6.
以"爱情、婚姻"概念隐喻为例,从体验哲学、认知心理学角度探讨概念隐喻、映射理论及其认知和思维过程,把爱情和婚姻概念联系起来,作较深入的分析,透视概念隐喻隐匿于语言形式后面的心理认知过程、在语言中投射的表现及生活中由其扩展出的其他抽象概念。同时揭示了隐喻概念的体验性、派生性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以维吾尔谚语为切入点,说明其中展现的维吾尔民众对于"水"与"火"的原初意象,在此基础上揭示人们如何借助这一具体认知工具,逐步认识身边抽象的事物和概念,衍生出一系列与"水"、"火"有关的隐喻,进而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这一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8.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且也是一种认知和思维结构。隐喻已经成为横跨哲学,心理学,逻辑学,认知科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课题。隐喻是指人在认识不同事物间的某种相似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语言层面上的一种表达形式,即联想是隐喻的产生基础。隐喻渗透于日常生活中,不但渗透在语言里,也渗透在思维和活动中。  相似文献   
109.
作为有元一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为我们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有正面的君子,也有反面的"小人"。元杂剧中的公案剧和爱情婚姻剧中的"小人"形象众多,贪官污吏,权势豪绅,地痞无赖,毒妇等等"小人"层出不穷,有贪财的、有贪色的、有贪权的,产生在元代社会大环境中的这些"小人"也必然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10.
徐风云 《经理人》2014,(4):48-49
正我们的焦虑既来自于年龄,也来自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步入O2O时代,传统营销人容易一下子找不着北,不知道该学什么,也不知道该学谁。因为市场改变不是一点点,而是大颠覆。都说四十不惑,作为上世纪70年代生人的职业经理人,我最近与同一拨做传统制造业的高管朋友聊天,感觉大家都有种莫名的焦虑,甚至有人还隐隐约约有一丝恐惧。为什么会这样?焦虑来自哪里?年过四十该怎么办?我想,焦虑既来自于年龄,也来自现在一日千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科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