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6篇
  免费   191篇
  国内免费   49篇
管理学   560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27篇
人才学   14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563篇
理论方法论   249篇
综合类   3458篇
社会学   416篇
统计学   143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206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391篇
  2012年   463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75篇
  2009年   452篇
  2008年   690篇
  2007年   453篇
  2006年   330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38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6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论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关于文化的三分法, 即按文化的内涵和性质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前提出发, 探讨了如何研究中国民族传统文化问题; 认为根据中国民族的基本特点, 在研究方法上应该做到纵横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研究相结合、文化变迁与民族关系研究相结合, 这是由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客观历史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962.
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概念是形式逻辑概念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是虚概念理论的核心内容。文章认为,幻想思维是生成虚概念的逻辑必然;认知中,事物整体可被分割性、事物属性可被提取性,以及思维对感知信息的可再生性,是虚概念可能生成的前提和基础;思维对认知提取的要素和再生的感知信息,进行逻辑或非逻辑的融合,是虚概念生成的思维机制。  相似文献   
963.
典故研究是一个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重视的学术问题。理清典故研究的历史现状 ,弄清典故的由来 ,典故概念的界定 ,典故与成语、掌故间的异同 ,典故词语的构成形式以及典源等诸方面的问题 ,对于将来典故学科的形成建立 ,也许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64.
建立完善的产权市场是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当前我国产权市场改革中,无论外部市场环境如何变化,只要对市场组织系统中的三大要素的界定到位,做到对交易主体认真管理,交易客体严格规范,交易中介积极引导,就可以解决新形势下产权市场中的绝大多数问题,实现建立产权市场希望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965.
吴涧生 《统计研究》1999,16(11):35-41
如今,谈论“地下经济”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但究竟何为“地下经济”?人们却似乎不能准确地加以识别和界定,以致常常把“地下经济”、“隐性经济”、“隐蔽经济”、“影子经济”、“非正规经济”、“非法经济”及“犯罪经济”等术语混为一谈。事实上,西方国家早就开始关注和研究这些经济现象了,并把它们统称为“未被观察到的经济”(NonObservedEcono-my,以下简称NOE)。近年来,由于这些经济现象日益增多,直接影响着各国GDP估计的全面性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与实施效果,因此,不光是西…  相似文献   
966.
宋时磊 《西藏研究》2023,(3):116-129+163
“茶马古道”是当代中国提出的原创性学术概念,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作出了贡献,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以及西方英语世界产生广泛影响。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域来看,该概念的传播是文明交流互鉴的例证。20世纪初“茶马古道”概念通过图书和期刊、摄影和影视作品、社会团体的各类活动、周边产品的开发与消费体验等媒介传播到日本后,很快为各界所接受。日本研究者利用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开展茶马古道的本体研究,还到茶马古道遗址现场亲身体验、调研和勘测,并从多个学科维度开展茶马贸易研究。“茶马古道”概念在日本的传播至今方兴未艾,并在话语范式、传播形式和样态、传播主题等方面呈现一定的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967.
高松 《学术月刊》2023,(11):15-27
从现象学的视角看,动物、人类以及以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在意义理解方面存在区别。动物通过形成类型来理解其环境,这是前语言的意义形态。语言的出现让人类拥有了概念和语境等高级意义形态,通过概念和语境的相互成就,创造了意义更为丰富的世界。GPT拥有建基于数学模型的独特意义理解机制。但由于无法直接连接到作为意义之源的外部世界,目前GPT只能与人类现有的说话方式对齐,尚不能凭借其独特的意义机制独自进行意义的创造与更新。  相似文献   
968.
建构“中国阐释学”的倡议已经提出20多年了,但究竟如何使我们谈论的阐释学获得不同于西方阐释学的独特性却始终是个未能真正解决的问题。大家说来说去似乎还是超不出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伽达默尔、贝蒂、赫施等人开出的论域。在这种情况下,张江教授提出的“训诂阐释学”之说就格外值得重视。因为这是将中国阐释传统的思想和实践引进当代中国阐释学建构工程的积极尝试,具有重要启发意义。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中国传统训诂学的精神和方法获得阐释学意义呢?换言之,如何才能使我们建构中的阐释学成功吸纳传统训诂学的资源呢?这显然是需要深入讨论的问题。将训诂学和阐释学简单相加肯定是不行的,二者之间需要一个转换的“中介”,如此才可以展开双向改造,从而建构一种作为阐释学的训诂学或作为训诂学的阐释学。这或许是“训诂阐释学”的真义所在。  相似文献   
969.
傅永军 《学术界》2023,(2):16-26
伽达默尔反对用科学方法论方式理解经验概念,在他看来,经验的发生并不依循经验者的目的论意图,在方法程序支配下致力发现可重复性、可证实性的共同表象,即关联于科学普遍性的概念共相。实际上,经验是以一种突然降临的、不可预测的、不可控制的方式发生,旨在形成处于杂多凌乱的知觉与概念共相之间的经验共相。经验共相作为首度降临的原初经验,呈现事物的源初普遍性,构成科学的基础。若无经验共相,便无概念共相,科学知识和科学理论便无从产生。诠释学经验的一般本质特征表现为不断生成新经验的否证性证实,否定性、历史性和有限性构成它的基本特征。诠释学经验以效果历史意识为真正的经验形式,效果历史意识展露经验的普遍结构,统合经验与经验者的历史存在为一体,由此将诠释学经验表述为存在经验而与黑格尔意义上的意识经验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70.
“五代文学”“十国文学”概念的形成受“正统观”影响,对之应进行必要的概念史研究。“正统观”是一种具有极大争议性的国家观、民族观,其中有可以丰富文明史观、文化史观的精神和内容,自不必完全否定。但论正统是否存在,应以道统的存续为根本,以文化的质态为基础,同时既要看到阶段性分裂割据,更要看到发展后的接续整合。故宋初正统“三绝三续”说应该得到重新审视,注意分裂时期政治文化的过渡性质和战争形式的文化碰撞意义;中华文化版图的长期一体存在应该得到认知,注意文学史的客观性与完整性;史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区分应当成为学术自觉,注意文学史发展的内生性与相沿规律。如此才能客观看待和深入研究“五代文学”和“十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