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31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5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48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696篇
社会学   189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领导决策信息》2014,(11):14-15
正成都,都成——《人民日报》3月15日用一个整版全面展示了成都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不断拉近与世界的距离,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提升的"国际范儿"。而在2013年12月9日的《第一财经周刊》封面报道——《中国城市分级》,综合一线品牌进入数量、GDP、人均收入、211高校、《财富》全球500强进入数量、大公司重点战略城市排名、机场吞吐量、使领馆数量、国际航线数量等指标对400个中国城市进行全新分级,成都以未来发展的信心及自  相似文献   
82.
新闻的客观性原理是美国在自由资本主义市场发展时期为反拨黄色新闻而产生的一种新闻报道策略,后来逐渐成为新闻业界的职业规范和报道规则。近年来,新闻的客观性原则仍然是新闻界以及广大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3.
84.
媒体框架建构:研究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媒体框架建构是指媒体以一定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框选部分事实并加以重组的过程。通过分析《广西日报》关于中国—东盟博览会报道的主题框架和结构框架可以看出:媒体框架的建构主要受到媒体所处意识形态环境以及媒体自身定位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媒体框架的建构有利于媒体实现引导舆论,把握舆论话语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5.
《领导决策信息》2010,(27):11-11
吴起县身处陕北资源带.石油产业已是吴起的龙头产业和财政支柱。就是这样一座人口不过6.9万人的小县.对教育的重点投入。折射出其对当地经济迅速腾飞的反省与冀望。《21世纪经济报道》7月5日对吴起县免费教育进行了调查走访。在调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86.
新闻媒体的暗访报道是记者以隐秘的方式接近新闻源,从而将新闻事件的原生态呈现在受众面前。近些年来,暗访报道涌现了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产生了较强的社会效益。如2000年湖南经济电视台接到嘉禾县可能出现高考舞弊现象的报告后,在考室对面房屋的阳台上晾了一条床单,床单中挖了一个洞,一名记  相似文献   
87.
《决策》2011,(1):10-10
区域性深度报道与时政类分析性文章,是《决策》杂志擅长的两类策划主题,追求“独家、独到”,选题策划早、实、准也一直是《决策》记者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88.
当《国际公关》杂志把这个题目交给我的时候,我曾经有所犹豫.自问:现在到了谈网络媒体社会责任和行业自律问题的时候了吗?网络媒体作为大众传播媒体,至今其采访权在中国还没有获得正式确认。拿网易来说,我们绝大多数内容都是从传统媒体转载而来,自采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报道和文体报道层面,初步估算,  相似文献   
89.
思辩美是经济新闻深度报道创新思维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对经济新闻深度报道的思辩美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90.
杜贵晨 《南都学坛》2004,24(1):74-79
《儒林外史》首先是一部为"儒林"立品的正面文章,其次才是为"世人"矫俗的"讽刺之书"。它并无教人一定不科举、不征辟、不做官、不要"功名富贵"的意思。它只是把"富贵功名"与"性命"相对比,把科举做官等"荣身之路"与"文行出处"相对比,强调"性命"即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作者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带有"复古"倾向的理想主义者,遭遇"一代文人有厄"的时局,所以小说更多对"风尘恶俗"的讽刺与批判。《儒林外史》不仅为明清二代的"儒林"写照,而且为古往今来的读书人写心。它是我国第一部深入探讨知识分子命运及人生价值与意义的思想家的小说,它"足称讽刺之书",是我国社会小说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