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列宁1917年4月提出,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民主革命已经完成,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局面决定了俄国革命必然要走向“第二阶段”,使国家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可是加米涅夫认为当时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完成,不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32.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是大革命时期我国工人运动发展的高峰,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尽管处于幼年的党由于经验不足和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等原因,这三次起义先后都失败了,但它们为中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其失败的原因对于我们加深对当时党的政策的理解和借鉴,都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33.
刘昭豪 《老年人》2006,(12):38-39
李德,德国人,原名奥托·布劳恩,中国名李德,笔名华夫。他参加过创建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和德国中部工人武装起义,被捕后越狱逃往苏联,参加苏联红军,后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李德具有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1932年秋来到中国,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军事代表。李德指挥第五次  相似文献   
34.
“黄慕,生卒年不详。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私盐贩出身。富有资财,自幼读书,才思敏捷。青年的时候,喜欢击剑骑射,且深通文墨。他曾几次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都落第。他 以《不第后赋菊》为题,写过一首咏菊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气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慕决心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唐朝反动统治,建立劳动人民自己政权。后来,他被起义军推为领袖,号“冲天大将军”、‘义军百万都统’,带领60万大军攻破长安,树起‘大齐农民政权’的旗帜,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35.
怀乡起义     
何廷慈 《源流》2011,(21):76-77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地举行了100多次武装起义,中共信宜县委组织领导的怀乡起义就是其中之一。1923年6月,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中国共产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反帝反封建的民族革命统一战线,并允  相似文献   
36.
黄柏军  郭昉凌 《源流》2011,(21):28-30
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陈少白原名闻韶,又名白,号夔石,1869年8月27日出生于广东新会县外海乡南华里(今属广东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陈少白的家乡外海镇与孙中山的家乡中山县近在咫尺,只是一江相隔。陈少白的父亲父陈子桥是个乡绅、基督教徒。  相似文献   
37.
《源流》2010,(17)
在海丰县梅陇墟内有一条再普通不过的小巷——谢厝巷,后因出了一家谢姓的革命家庭而成为家喻户晓的五烈巷。1925年,周恩来、彭湃率领东征军来到海陆丰,帮助建立共青团、成立党组织,从此海陆丰  相似文献   
38.
1948年10月,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为了配合全国解放战场的军事攻势,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兼政委的指挥下,发起荔北战役。战役前夕,西野前委和中共东府工委经过周密部署,于10月6日,由中共平朝工委成功地组织发动了国民党朝邑地方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39.
向飞  陈翠娟 《中外书摘》2007,(12):42-44
十月革命期间,托洛茨基担任彼得格勒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领导武装起义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在决战时刻,他几乎没有迈出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一步。斯大林在《十月的转折》一文中这样评价他:起义的全部实际工作是在托洛茨基同志直接领导下进行的。可以坚定地说,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工作成绩,首先并主要应归功于托洛茨基。可是,在出版《斯大林全集》时,这篇文章被抽掉了。  相似文献   
40.
石方杰 《江汉论坛》2022,(12):102-106
1913年3月,宋教仁案发生。革命党人主张武力讨伐袁世凯,酝酿二次革命。当时在中国能够左右政局的有三大政治军事力量,即北京的袁世凯集团、武昌的黎元洪集团和据有华东、华南的国民党势力。此时,作为第三势力的黎元洪,其地位举足轻重:从政治上看,黎元洪是副总统,在中间派中很有人望;从军事上看,黎元洪占据湖北,处于北洋军南下之必经之路,如黎元洪支持国民党,则袁世凯颇为棘手,而黎元洪倒向袁世凯,则国民党必败无疑。在这个政治三角角逐中,黎元洪成为革命党人和袁世凯均极力争取的对象。黎元洪权衡利弊,决定倒向袁世凯。在二次革命中,他以湖北不靖为由,电请北洋军再次入鄂,震慑南方革命党人,黎元洪充当了北洋军阀镇压这次革命的得力帮凶,可以说二次革命就是袁黎两人共同镇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