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790篇
  免费   2856篇
  国内免费   530篇
管理学   9249篇
劳动科学   596篇
民族学   13025篇
人才学   2411篇
人口学   662篇
丛书文集   29016篇
理论方法论   5169篇
综合类   59638篇
社会学   8518篇
统计学   892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814篇
  2023年   2284篇
  2022年   2222篇
  2021年   2956篇
  2020年   2533篇
  2019年   2813篇
  2018年   1077篇
  2017年   2125篇
  2016年   2896篇
  2015年   4174篇
  2014年   8747篇
  2013年   8091篇
  2012年   9204篇
  2011年   9213篇
  2010年   8567篇
  2009年   8718篇
  2008年   9479篇
  2007年   7475篇
  2006年   6344篇
  2005年   5839篇
  2004年   5397篇
  2003年   4922篇
  2002年   3906篇
  2001年   3451篇
  2000年   2472篇
  1999年   1209篇
  1998年   663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331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79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世纪。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形之际,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人才之际,民族高校如何定位,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笔者就此问题做一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22.
林耀华先生在他主编的《民族学通论》中说:民族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共同体。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应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共同体,这即符合民族学研究史上的传统意义,也等同于我国一般学者对民族这一概念的一般看法。  相似文献   
23.
一、“撒尔嗬”及其内容 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的崇山峻岭之中,至今流传着一种独具特色、以欢乐的跳舞形式悼念亡人的民族民间舞蹈,当地人俗称之为“跳丧”。跳丧舞,又叫跳撒尔嗬、跳丧鼓,是土家族古老的丧葬仪式歌舞,在清江流域土家族聚居区有着极其久远的历史。丧鼓有“跳丧”与“坐丧”两种形式。跳丧为亦歌亦舞,因其唱时多用衬词“撒尔嗬”,故又叫“跳撒尔嗬”。坐丧是只歌不舞,有的地方叫“闹灵歌”或“闹丧歌”等。不管是跳丧或坐丧,均需击鼓而歌,其歌词统称丧鼓歌。鄂西士家族地区的史志对丧鼓歌均有记载,其中以巴东和长阳的记载较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4.
彭晗 《民族论坛》2009,(9):8-8,7
<正>仗鼓舞,欢快祥和;霸王鞭,粗犷大方;打花棍,铿锵有力;击渔鼓,古朴明快。一会儿"兔儿望月",一会儿"二龙戏珠",一会儿"明月戏蝉",一会儿"鹞子翻身"。走进张家界市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不管您是从哪儿来的客人,当地热情好客的白族群众都会给您献上丰富多彩的白族传统文化表演。  相似文献   
25.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为了发展民族教育,云南省制定和实施了十五项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的政策和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师资短缺等问题.为此,提出了民族教育继续向边境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加大房改造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双语教学工作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6.
论吴越丧葬文化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吴越区域文化之内丧葬文化或习俗的独特特征进行概括和研究,揭示丧葬文化与区域文化历史背景、自然生态环境、文化经济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证明文化的区域性存在.  相似文献   
27.
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仪式是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因而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点研究领域。从19世纪末到整个21世纪的一百多年间,人类学关于仪式的研究成果已经浩如烟海,其中虽然不乏重要的理论建树,然而直至目前,对仪式的解释仍然“尚无唯我独尊的某套理论”(Grimes.1995:39)。笔者则广泛吸收人类学已有成果,对仪式现象进行多角度理解,分别从“仪式的行为”、“仪式的情境”、“仪式的意义”、“仪式的功能”四个方面加以阐释,从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8.
魔力"神圈":语言禁忌与汉民族俗信文化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民俗规约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有时相信语言具有某种魔力,认为语言这种能使符号与它所代表的事物之间存在某种神秘的灵应关系.因而当某种事物需要避忌时,也就出现了在言语上的种种禁忌现象.语言禁忌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它犹如一个充满魔力的"神圈",对人们的言语、行为起着不可低估的规约和制衡作用.了解和掌握不同的语言禁忌及其避忌方法,对促进跨地区、跨语言、跨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中国对台湾的行政管理至少始于明朝初期.清朝康熙年间,中国已在台湾"原住民"居住地区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开始涉及对台湾"原住民"事务的管理.从"夷"到"番"再到"山胞"的称谓变化,反映了中国中央政府或台湾当局使台湾"原住民"从"化外异族"变为"化内之民"的过程.而日本帝国主义在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期间,则把台湾"原住民"称作"蕃",后又改称为"高砂族"."原住民"族称变化中隐含的政策变化,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的"原住民"运动、政治生态和"台独"势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山地平地化"为主轴的台湾"原住民"政策和试图使台湾"原住民"迅速走向汉化的政策意图,为80年代以后兴起的"原住民运动"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30.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民族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工作理论、关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理论等方面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