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1)
近代中国面对西方现代性的挑战,中国本土的传统既没有被颠覆,也不是简单的延续,而是一种选择性的创造性转换。作为晚清以来诸多政治主体中的成功者,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诀之一是承接了古典的民本思想,在挖掘、利用民本思想的同时,使古典的民本思想发生了重要的转向,即将守成的民本主义转换为能动的民本主义,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能动的民本主义有着不同的面向。中国共产党奉行能动的民本主义,不仅成就了建国立政的基业,而且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伍柳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76-79
以道德中心主义为根基—以封建专制主义为主体—以民本主义为补充而构成的传统意识形态这一稳固的有机体,是中国趋向民主政治的最深层文化障碍。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虽然慈善一词是佛教传入中国以后才使用的,但相当于慈善的思想理念和行为在中国早就已经出现了。因此,中国慈善事业的思想渊源不仅可以从佛教教义中去寻找,还应该到中国传统思想宝库中去探求。要而言之,构成中国慈善事业思想基础的主要有:①西周以来的民本主义思想,②儒家仁义学说,③佛教的慈悲观念与善恶报应学说,④民间善书所反映的道教思想。上述诸方面的合力,加上社会因素的作用,推动了中国古代慈善事业不断趋向兴盛。 相似文献
14.
蔡斐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1-6
戈公振自由主义思想作为戈公振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内在要素、显著特点和深层动因,对于构建当代中国言论自由的言说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调整民事关系的规范反映了古代中国官方对于民事活动的价值理念。通过对具有传统意味的"民法"称谓的语义分析,揭示中国古代民事法律规范的价值理念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民本主义在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中发生了重大变化,成为批判封建制度、追求社会变革的思想,并且出现了否定剥削的乌托邦倾向.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又促使人们重新发掘早期启蒙中的新民本主义,并且在对未来社会目标的构想中,批判了资本主义.孙中山的新民生主义是建立在"以民为本"之上的,他把民本主义推向极致,为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历史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7.
邹兴明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45-47
就以人为本思想的历史源头问题,学术界主要有两种基本观点:一是认为以人为本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源于古希腊普罗泰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二者各有其理据,但分歧的根本原因在于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8.
王成军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从现代史学的角度看,孔子史学思想的特征表现为:以民本主义为核心的人文史观,以“《春秋》之义”为形式的史论结合方法,以“训诲史学”为宗旨的史学目的意识。孔子的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历史学科的基本模式,并高出了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甚至在某些方面就是整个古希腊的史学思想也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9.
20.
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显著内容,就是人力资源等发展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全球化也意味着制度竞争激化和制度演进趋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程面临着全球化给出的机遇和挑战,应对全球化外部冲击的重大创新路径,就是具有重大民本主义发展价值的劳动力自由流动。强化中国劳动力自由流动研究,既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发展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