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381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12.
13.
《求是学刊》2021,(1):125-135
侵权责任的追偿权,存在于连带责任、替代责任、典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先付责任、补充责任以及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等不同形式的多数人侵权责任之中。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特别是在侵权责任的立法中,对于如何确定追偿权,认识不一致,理解不相同,立法规定也有异,缺少统一的见解和对策。事实上,侵权责任追偿权的法理基础,通俗地表述就是"背锅"理论,即在多数人侵权责任中,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既然是责任人为行为人造成的损害"背锅",就应当有统一的"甩锅"的规则,这就是追偿权的原理。整理《民法典》关于侵权责任追偿权的规定,可以看到多数规定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规定有待于一步深入研究,旨在提出更好的解决追偿权的具体规则。  相似文献   
14.
民法典即将出台是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绝好契机,但是人格权写入民法典依旧面临民法典出台动力不足和自身问题研究尚未达成共识的双重阻力。其独立成编必须在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指导之下,继民法典宣告民事权利之后,采用独立体例编排并注重内涵和外延的适当扩展。民法典私权体系的构建必须有人格权一席之地,能够容纳复合型私权和新型私权中的人格权,为其独立成编推波助力。  相似文献   
15.
知识产权法是现代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旨在通过中俄两国关于发明专利法律规定的对比,深入分析我国发明专利制度的相关法律规定,为将来我国发明专利立法的发展提出可以借鉴吸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德、法、日、泰四国进行个案比较研究得出,一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现状深刻影响其市民社会中财产变动习惯的形成,而一国的物权变动模式则取决于其财产变动习惯,同时受时代背景、民族性格和法学家研究水平等因素影响,使一国物权变动模式呈现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且一国民法典编撰体系优劣取决于一国物权变动模式是否科学、逻辑严密地抽象出其财产变动客观存在。学界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物权变动模式的多种理论纷争,应放到中国市民社会财产变动客观存在中去验证,并看能否据其理论设计出符合中国市民社会民族性、逻辑严谨的民法典编撰体系。  相似文献   
17.
1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婚姻无效制度和婚姻可撤销制度既有承继,又有修改.主要的5处修改是:不再将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视为婚姻无效事由,婚姻登记机构不再是可以撤销婚姻的有权机关,胁迫婚姻情形下撤销权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为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规定一方未如实告知患有重大疾病能...  相似文献   
19.
民法典》第997条新增了人格权禁令制度,但没有明确该制度的程序法定位,从而导致同案不同审的现象时有发生。学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分歧,“行为保全说”认为人格权禁令即行为保全,因其忽略了两者间的区别而受到质疑。“独立程序说”主张建立独立的禁令程序,却陷入效率与公正的程序互斥悖论。“非讼程序说”要求以非讼原理构建人格权禁令程序,其虽能实现程序效率,但极易造成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失衡和法院禁令裁判权的失控。事实上,无论是基于法律文本的规范解释,还是出于及时保护人格权的功能考量,人格权禁令均只能被定位成暂时、附随和略式的诉讼程序,并应遵循行为保全的程序框架。同时考虑到人格权的特质,《民法典》第997条在申请时间、适用条件、担保必要性等方面对行为保全制度实施了适度改造,即人格权禁令是行为保全制度在人格权领域的改造性运用。在后《民法典》时代,《民事诉讼法》与《民法典》的衔接应充分利用既有的程序资源,实现程序创新与程序稳定之间的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