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领导决策信息》2011,(19):I0001-I0001
救灾 事件 2008年5月12日14:28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级地震 中央第一时间指挥抢险 2008年5月12日15:55 胡锦涛总书记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2.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八级地震,这是三十年来最严重的地震灾害。灾民遭受的重大灾难,牵动着所有华侨华人的心。他们寝食不安,挂念着故国、家乡的同胞。他们在同一时间,几乎做着同样的事情,或给家乡亲朋好友挂电话,询问灾情和亲友的平安;或串连自己所在地的有关人士,酝酿、发起支援抗灾的群体行动;或立即解囊捐款,表达他乡游子的赤诚。  相似文献   
53.
成卫东  陈鼎波  李寅 《中国民族》2008,(6):F0003-F0003
5月24日,重返四川省指挥抗震救灾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救灾现场。他对在场的救灾人员和中外记者说,当前我们正举全国之力投入抗震救灾工作。我们坚信,有国际社会的支持和帮助,中国入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战,一定能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重建灾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54.
《中文信息》2006,(10):15-21
跟随着秋的印记,去卧龙看看红叶是无比的惬意,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与小金县和宝兴县接壤,与理县相望。  相似文献   
55.
一、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灾害。是对国家意志的考验:磨难.是对民族精神的砥砺。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大量房屋倒塌。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13亿中国人进发出同一个感天动地的声音——汶川。我们和你在一起!军队、武警、医务人员、普通民众全部行动起来。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56.
《领导决策信息》2008,(21):92-92
我国经历了一次历史罕见的大地震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极大破坏。一是人员伤亡惨重。截至5月  相似文献   
57.
汶川·北川     
《中国民族》2008,(11):69-6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及其周边地区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根据民政部报告,截至8月18日12时,“5.12”地震已确认69225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51个区县受灾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受灾最严重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整个县城已成废墟,急需重建。  相似文献   
5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震撼中华。灾难当前,总理赶去了,军队上去了。灾区人民需要一双手,把他们拉出废墟;他们需要一袋血,挽救濒临失去的生命;他们需要一顶帐篷,可供暂时栖身。  相似文献   
59.
曾俊华  侯小锋  周莉 《民族学刊》2018,9(5):84-89, 125-126
本文以灾后羌族传统村落汶川县萝卜寨为例探索汶川羌族民间工艺文化的民俗性、工艺特征、发展现状,并结合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有针对性地对汶川羌族民族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提出有建设性的研究方案:以生产性示范基地的构建来促进其传统工艺的传承、开发利用。从生产性保护实践示范基地的构建, 反思非遗生产性保护中从消费、传承人、产品本身存在的不可逾越的难题。尽管生产性保护仅仅只能保护非遗的部分元素, 仍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功能, 通过提升专业水平和民众文化自觉以及市场对于高端艺术品的尊重来实现对民族工艺类非遗核心技艺的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60.
梁黎 《中国民族》2008,(7):73-73
6月13日-15日,为迎接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来自四川地震灾区汶川县,北川县、茂县、松潘县的23位羌族民间艺人在北京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这些羌族民间艺人忍受着失去家园和亲人的悲痛,在最短的时间内,艰难地从灾区走出来,聚集到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