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346篇
劳动科学   13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7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945篇
理论方法论   156篇
综合类   1571篇
社会学   260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8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64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诗学的重要体现,它在阐释音乐活动过程时,蕴含着丰富的接受诗学。首先,它解除了音乐的名实之累,肯定音乐的独立价值,突出音乐的主体地位,着重分析音乐乃天地合德、阴阳相融的产物,有自己独立的"自然之理"。其次,论述了音乐接受中"人情不同,各师其解"的情况,着重分析了音乐接受的基本层次和"人情不同"导致对"和声"接受的不同情况。最后,分析了音乐接受的作用,即具有养性娱情"与天地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朱熹理学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本论为核心,形成精密的哲学体系。但朱熹之理却有诸多混同概念,主要有太极即理、道即理、仁即理、性即理等,形成朱熹理学独特的思想造型。朱熹理本论的思想渊源,从派属来看,主要是"三教合一"的产物;从师承来看,则与周敦颐、二程、张载等有关。其理论实质则是以伦理纲常为最高原则。其错谬之误主要有:多种概念的混同,暴露了其理本论的根柢弱势;以"理"为"道",实为多余与浪费;"理"唯性无实,难为本体之用;以纲常为本体实为错谬;理气各有偏颇,均不可为本体等。结论是:朱熹之理不仅是哲学概念混同,更是其理非实而不可堪任本体之用。  相似文献   
103.
产业联盟的有序运行及联盟目标的实现,要求选择合理的联盟运营模式及联盟成员的准确定位.提出以产业集中度作为联盟主导的选择依据,确立以政府、企业为主导的两种联盟运营模式.实施政府为保障,资金为支撑,中介为桥梁,大学、科研机构为推动,企业积极参与的联盟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4.
在法治社会中,司法权具有消极性和终局性,即对于法律纠纷应实行不告不理和有告必理。对我国司法实践中所表现的"告"与"理"之间的四大关系———不告不理、不告而理、告而不理和有告必理做了分析,并对司法权的运作原则与司法公正、司法的社会"平衡器"功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以纠正当下认识和实践上的偏颇。  相似文献   
105.
正我一直忘不了那一幕。暑假,我送小年去口语培训班。到早了,先到休息室玩会儿,里面一个花裙子小姑娘正在哼唧,见到小年,她奶奶眼前一亮:看,有小朋友来了。小年也立刻忘了我的存在,径直朝花裙子而去。好像也没听见她们说什么,反正两个小毛头肩并肩蹲下来,一人一块积木,携手搭起城堡来。  相似文献   
106.
儒家重视人治,主张贤人治国。本文通过研究儒学伦理道德与其政治思想的关系,抓住仁学———仁政———贤人治国的逻辑线索,揭示儒家贤人治国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理论基础,探讨了儒家在识贤、选贤和用贤等问题上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7.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国封建社会有名的皇帝,他在中国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对这些不少史学工作者从不同角度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然而,对他在法制方面“以猛治国”的史实人们仍然很少涉及。尽管有人间或提及,也只是局限于其滥杀功臣株连无辜方面进行评说,没有能从法治的角度作出公正的解释,以至出现偏激。因此,对朱元璋“以猛治国”的法治国策作全面的了解,对其形成这一政策的前因后果作出适当的评价,这对我们今天搞好国家的治理是十分必要的。一朱元璋“以猛治国”的法律思想形成是有其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08.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治国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基是明太祖朱元璋手下的重要谋臣,元末明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郁离子》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蕴涵丰富的政治思想论著,从中可见作者全面系统的治国方略。其治国的基本思路是“对症下药”,为明王朝开具的总药方是“以大德勘大乱”,基本国策是“以德养民”、“以道任贤”,而关键在于吏治和人才。  相似文献   
109.
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必须具有最高效力和最高权威,任何与宪法相冲突的立法和公权行为都必然因违宪而无效。维护宪法权威绝不能借助于个人权威,而必须依靠健全的宪法保障制度建设才能达成,此一方面的任何天衣之缝都可能导致宪法权威的崩解。对于致力于依宪治国的中国立宪实践而言,建立健全宪法自我保障制度乃是维系宪法权威的唯一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0.
对于孔子的仁,存在着多样性的解释。从形上角度看,仁是全德、道与理的统一。仁作为全德,是诸德之总名,体现了仁既包含诸德,又统摄诸德;仁作为道,即是道之体,又是道之用,行仁的过程一方面是行道的过程,同时也是向道体复归的过程;而仁作为理,体现了仁的规则性、遍在性、主宰性与绝对性。作为全德的仁与作为理的仁都以道为基础,通过道来融合全德,融合理。这三者,统一于孔子仁学思想当中,构成了仁学思想完整的形上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