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70篇
  免费   37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1633篇
劳动科学   78篇
民族学   381篇
人才学   246篇
人口学   141篇
丛书文集   4949篇
理论方法论   1111篇
综合类   8173篇
社会学   1023篇
统计学   195篇
  2024年   126篇
  2023年   559篇
  2022年   517篇
  2021年   605篇
  2020年   542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456篇
  2015年   782篇
  2014年   1388篇
  2013年   1173篇
  2012年   976篇
  2011年   1049篇
  2010年   985篇
  2009年   1045篇
  2008年   1329篇
  2007年   890篇
  2006年   847篇
  2005年   815篇
  2004年   628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508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71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谭焱 《今日南国》2006,(2):19-21
1996年,当广西柳州市地税局鱼峰分局年轻的局长蔡伟从共青团中央、国家税务总局领导手中接过“全国青年文明号”这块沉甸甸的奖牌时,鱼峰分局就像一颗刚刚升起的新星一样,开始吸引着全国税务人的眼球。接下来的1996年到2006年的10年间,蔡伟局长和他的接班人刘坚一次又一次地捧走了全国的多项荣誉:创建全国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杰出青年文明号;首批全国青年文明号信用建设示范创建单位;全国青年文明号10年成就奖;全国文明单位……10年来,他们从辉煌走向辉煌,成了中国税务系统一颗耀眼的“明星”。  相似文献   
112.
没有特色的期刊不仅存在已成问题,发展就更没希望。在期刊如林的激烈竞争中,求实、创新、搞活,办出学报特色,是学报繁荣和发展的唯一选择。  相似文献   
113.
随着社会阶层分化和消费文化在农村的深入扩散,原本作为确认公共规则、增强社区团结重要途径的婚丧仪式变成村民面子竞争的舞台,乡土公共文化面临着去公共性、去价值性和庸俗化的危机,乡村社会阶层挤压愈发明显。由多层组织相互嵌套而成的社会组织——红白理事会,能够有效整合体制内外治理资源和规则,为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协商、沟通提供空间和平台,有效推动地方制度创新和治理机制创新。在乡村文化的互动式治理中,红白理事会通过制度规范、精英示范、分类动员和声誉奖惩等社群治理机制,引导村民采用文明节俭的婚丧新规,非强制性地调节了社区面子资源和阶层关系。地方政府通过激励村两委组织、给予嵌套组织合法性支持、节制行政干预行为,激发了社会治理活力,实现了乡村文化的诱致性制度变革,为全国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4.
江苏常州“毒土地”案又被称作“天价诉讼费案”,两级法院对原告环境修复诉求性质的不同认定,致使案件受理费等诉讼费用的计算和收取结果出现巨大反差,这对研究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诉求性质的界定、证成和诉讼费用的承担机理非常典型。案件诉讼费的调控、引导、教育、衡平功能表达是司法资源优化、价值引领、行为规制和成本追溯的产物,合理的诉讼费用负担原则更是发挥着正诉激励、滥诉预防和行为矫正作用,对促进环保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从成本—收益角度考量,环保公益组织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成本投入高、收益低、责任风险大,若用普通民事诉讼规则来调整和规制,激励性远远不够。基于此,对环境公益诉讼的诉讼成本分摊制度设计便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案二审法院将环境修复诉求认定为非财产性案件且属优先诉求并据此计算案件受理费,将承担修复费用认定为优先诉求不能实现时的备位诉求,且在同意原告缓交诉讼费的前提下,判决由败诉被告承担原告一方的律师费、差旅费、案件受理费等相关诉讼费用,用环境司法实践有效推动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司法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但立法等层面仍有不足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15.
西方资本主义生态现代化之路向是以全球性生态空间修复策略、时间修复策略掺杂生态霸权主义谋划而展现自身的生态叙事合法性的。它所证成的合理性,实质上不过是资本逻辑的生态隐性呈现及非正义剥夺。拒斥“资本丛林”成为新的生态文明创造的基本方向。从实践的生态本体论、认识论以及价值论出发,以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鹄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构筑了一个“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共同体”逐次展开的新路径。它摒弃人与自然对立关系的思维模式,建构了作为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生态主体性,塑造了以总体性环境正义为特征的伦理样态,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生态空间生产的时代超越。中国式现代化生态文明创造的包容性与发展性为其能持续引领全球生态文明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6.
法治信仰是现代法律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信任和法律制度的自觉遵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要以“五个坚持”为指导,营造有利于法治信仰生成的政治环境。从法治信仰的心理机制来看,人民群众在对法治价值有了初步认可后,便在价值体验的催化下形成法治价值观,继而在科学公正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中坚定法治信念,实现法治信仰的升华。要引导全体人民拥护法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捍卫者,在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治宣传等实践中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信仰建设。  相似文献   
117.
生态意识的觉醒是人类受自然界影响作出内生性的理念意识塑造,生态意识的培育则是生态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类自觉、主动地利用法律、政策、媒介、市场等对人的行为实施强制约束、意识改造、激励引导.生态意识的觉醒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代,表现为对自然的懵懂认知和敬畏;工业文明时代,表现为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反思和人与自然关系重新审视;生态文明时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代表的现代生态意识,开始科学认识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辩证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张生命共同体理念进行协同保护和全球治理.在生态环境的培育上,媒介要发挥信息传递和知识普及功能,增强生态科学意识;用好宣传教育和思维约束功能,唤醒生态道德意识;借助示范说服和案例引导作用,激发生态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18.
针对城乡地域共生状态发生的蜕变与更迭,通过对共生理念概念的解析,研究新时代社会共生秩序的构建策略。研究认为,共生秩序构建中存在社会认同有待加强、价值动力有待提升、公共供给阶层性差异矛盾需要缓解等挑战; 构建和创新共生秩序,需要保持人情秩序、法治秩序的现代化适应与更新,推动人情秩序向制度规范领域发展,利用法律形式的正义确定社会群体的权利关系,以适当性、必要性、均衡性原则所构成的位阶秩序来引导社会共生秩序建构,位阶秩序全链接、多价标的流程成为适应新时代社会秩序良性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秩序新构造。  相似文献   
119.
自然生态系统在人类干预下失去平衡,突破环境承载能力,陷于衰退之中,形成打击经济系统的恶性循环,迫使人类加速资源消耗以图生存,从而引发非持续的环境异化和人口素质低下。与此同时无论发达还是发展中国家,穷人的产生,贫困的累积,都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难题。中国的人口压力主要集中地体现在贫困地区。如果说,人口、资源环境与贫困问题的挑战,对于西方国家表现为如何维持原有文明模式,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则表现在建立一个新文明模式中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20.
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凸现出邓小平对民主法制实质的理解和把握,竖起了一面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的民主法制思想准确地理解应为法治思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会主义的现代化”,“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原理;厉行法治,“树立法律的极大权威”,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目标;“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是邓小平法治思想的基本方针。以上构成了邓小平法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和精髓,它为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