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41.
前男友的母亲,好久不见 时隔两年不见,她老了许多,后背已经稍显佝偻。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弯腰低头拖着饭店卫生间的地面,我踩着13厘米的超高跟,从容地从旁边走过,拧开水龙头,将手上溅的汤汁仔细冲洗干净。她赶紧收起拖把,从托盘里夹出一块洁白的手帕递给我.我目不斜视地接过来,这时,我们在镜子里认出了彼此。她的嘴巴稍稍抽动了一下。想说什么但是没有说出来,最后向我露出一个牵强的笑,她说:谢谢光临。  相似文献   
42.
郭炳朋 《21世纪》2010,(6):30-30
杨钜安,留英博士,上世纪90年代初从省实验中学毕业后赴利物浦读书,现为某移民公司项目经理。对一个力求勤奋的中国人来说,看似从容的海外生活也许并不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43.
李黄珍 《职业》2008,(3):17-18
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觉得40岁是挺老的年龄了,是我准备退休,享受的年龄。后来才发现,40岁才是最有优势,最自信、最从容的年龄段,40岁的女人思想依旧年轻,能正确看待得失,能够清晰做出决策,内心是平静的、成熟的、从容的、有理想的,可以为理想而奋斗而不再是出于生活所迫。  相似文献   
44.
王培友 《学术交流》2020,(1):163-171+192
两宋理学家之"玩物从容",指的是实践主体以舒缓、不急迫的态度,研习、考察、把握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及其属类事物的本质、规律与相互关系等,表征着实践主体的和悦安乐的审美体验和定止心性德性品质或境界。不过,理学家对于"玩物从容"审美理想的论述,与其诗歌呈现出来的"玩物从容"思想并不一致。理学家"玩物从容"审美理想,可视作理学家"文以载道""因诗求道"等文道观念的具体实践。理学家"玩物从容"诗歌审美理想的诗歌书写,外显为与文人诗大相径庭的诗歌风貌。  相似文献   
45.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46.
最红的粉     
2004年的早春,Chanel、Dior、YSL等时装泰斗们争相表明了自己的粉红立场,或甜蜜优雅、或慵懒性感、或纯真可人、或聪慧精灵……总之,女人们依旧逃不出粉红色所编织的迷人衣网。当然,新春的粉红,在继续甜美之外,又更多地融入了优雅细节:如蝴蝶结缀饰、抓褶处理、丝质绸缎等等,绽放出珍珠般奢华与鲜亮的光泽,让我们可以从容地游走于纯真与性感之间、女人与女孩之间。  相似文献   
47.
禅语一束     
花雨 《山西老年》2014,(6):29-29
人生充满变数,定力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生的走向。所谓定力,就是对自己的控制力。定力好的人,谨言慎行,不随波逐流,不放纵欲望,有所为,有所不为。因而常不被情绪左右,淡看名利得失,宁静做自我,从容过生活。淡了,静了,你的生活才会听你的安排。  相似文献   
48.
如约来到福思宽敞明亮的办公室,见到了万江春,第一印象就是从容淡定,如沐春风。一上午的交流在她的茶桌旁很快过去。十七年的专业经历,近十年的创业过程,就如同她娴熟的沏茶功夫,轻而易举地就带过去了,一盏散发着香气的醇厚的茶水呈现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49.
马德 《山西老年》2014,(11):1-1
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来自丰衣足食,而是来自内心丰盈。丰衣足食,获得的是人生的踏实感:内心丰盈,获得的是灵魂的归属感。前者,让人从容赶路,后者给人点亮前行路上的明灯。人的痛苦,有时候不是看不到,而是看到的太多了。每天挣100元钱的,其实并不羡慕挣120元的。问题是,当突然看到有人可以每天挣到上千元,便开始方寸大乱了。不平衡,才是一个人内心宕动和迷乱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50.
"圣"的理念,在儒家关于人的存在与发展的终极关怀之视野中,乃是关于中国古典道德形而上学之基础主体论的中心话题之一。他们从"从容中道"、"天人合德"、"人伦之至"、"大而化之"等层面,揭示了"圣"的理念本质在于人性、人格之全面而丰富的能力系统及其对象化实践所能够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