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淮河流域"剃龙头"民俗活动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独特面貌,这一民俗现象具有强烈的护生目的性,与远古先民的生命信仰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中原农耕文化与南方水文化的融合特征。  相似文献   
72.
随着淮河流域工农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工业污染物、农业废弃物也在迅速增加,致使治理淮河流域污染的形势十分严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重新审视当前的治污措施并从中寻找新的思路十分必要。那么,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仅可以避免排污企业的倒闭,使受害人得到及时赔偿,而且还能为政府的治污提供更多的选择。因此,淮河流域开办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既必要,也可行,而且执行中还需要有相关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3.
近十余年来,学术界十分重视对淮河流域经济史的研究。无论是综合性研究,还是农业、手工业、水利、商业、城市、交通及自然灾害等专题性研究,均取得丰硕成果,将流域经济史的研究推向了一个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74.
淮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轨迹及其历史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阐述了历史上淮河流域经济发展的轨迹,并从宏观上对各个历史阶段上淮河流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作出了基本估计。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迁对流域经济发展影响的角度分析了研究淮河流域经济开发史的鉴往知来的启发性,指出保持社会稳定、坚持改革开放和开辟淮河入海水道对于淮河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
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加上受到黄河和运河的影响,淮河流域一直是中国发生洪水灾害最多的地区之一。1906-1913年,在这一地区罕见地连续数年发生水灾,引起持续饥荒和瘟疫。当时恰值清末民初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政府需要应对的危机接踵而至,而瘟疫的流行又给赈灾工作增加了很大困难。美国为缓解此前因排华法案而在中国引起的联合抵制美国商品运动,适时地伸出援助之手筹集善款及物资帮助赈济灾民,并派数名工程师来华参与洪水控制,而美国在华所办教会大学金陵大学农学教授裴义理组织灾民开展紫金山造林与农场聚居地计划。在美属菲律宾林业局局长埃亨,中国留美回国林学家韩安及美国当时驻南京、上海领事与金陵大学协调下,美国将剩余赈款用于建立金陵大学林科以培养林学人才。上述举措为此后赈灾、防灾工作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开启了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美在农林、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疫病应对等方面的合作。  相似文献   
76.
吴海涛 《学术界》2022,(11):97-105
淮河流域早期文明发展程度较高。沂源人、许昌人是我国较早的猿人化石。从史前到夏商周三代,淮河流域都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在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淮域先民东夷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先秦时期东夷文明产生、发展、繁荣直至融入华夏文明的过程,其实质是与中原华夏文明及其周边诸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碰撞、融合的过程。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有闻名于世的水利水运工程。淮河流域史前时期的历史遗存如聚落、建筑是其物质文化的重要基础,文字、思想等则是精神层面的典型表现。孕育于淮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不仅起源时间早,而且发展程度高,为早期中华文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7.
78.
淮河流域灾害集中表现为洪灾、涝灾、旱灾、污染和贫困5大生态灾害交织。淮河流域特有的自然地理、气候和水系变迁因素,以及人类活动强度大,对流域生态系统的过度利用和干扰因素是造成灾害的原因。建议按照生态系统方式实施淮河流域综合治理,确定淮河流域的发展情景,协调各利益相关方矛盾;设立生态功能区,特别是将淮河干流的行蓄洪区划分为生态功能区进行管理和利用,是协调淮河流域人与洪水的关系,促进流域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9.
地理开放性对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淮河流域具有开放性的地理特点,这给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战争频繁,交通路线变化不定,人口聚居环境难以稳定,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不易形成、发展,以及国家政策关注不够、客观上不得不让位其它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区的发展,从而使得历史时期淮河流域的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80.
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现状,提出了非毗邻地区污染物不累积等假定,分析了现行的比例配额管理机制在解决淮河流域跨界水污染纠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跨界水污染合作协调管理机制,对比分析了两种管理机制的优劣。最后分析了影响合作协调管理机制实施效果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