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5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5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4篇 |
人才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55篇 |
理论方法论 | 16篇 |
综合类 | 183篇 |
社会学 | 35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37篇 |
2009年 | 31篇 |
2008年 | 25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见到何维时,他正在伏案工作。堆满公文的办公桌上,一盒包装精致的学生奶分外显眼。学生奶,凝聚着何维和北京市第九批援藏团队援藏一年多来的心血。何维原就职于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管理委员会,于2019年7月挂职拉萨市城关区常务副书记、政府常务副区长。一年多来,他发扬"首善精神",奉行"科学援藏、真情援藏、奉献援藏"的理念,结合城关区实际,积极谋划对口支援工作,助推打造"高原奶都",努力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 相似文献
62.
63.
柳无忌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外文学的研究、教学与交流,是公认的中西比较文学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被美国学术界誉为沟通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桥梁。他1927年于北京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1931年 相似文献
64.
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及学者题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致冯国瑞手札,由梁致冯手札和梁致时任甘肃省长薛笃弼(子良)的荐冯手札组成,共二通五纸.梁去世后,冯遍请著名学者如谢国祯、陈直、梁实秋、胡适、罗家伦、张舜徽等12人题跋,最后一并装裱成长卷,书法俊秀,文辞雅美,成为不可多得的文化珍品.本手札事关清华校史,事关20世纪中国诸多大师级学者,所以,考释其题跋、揭示相关史事,对了解清华研究院状况,研究近现代学术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5.
文章以跨园区协同创新为视角,探讨了大学科技园与地方高新园区协同创新的内涵、创新主体和协同创新过程,并进一步引入演化博弈理论,选择大学与高新园区企业作为大学科技园与地方高新园区的代表,构建两者协同创新的博弈模型。然后,基于博弈模型,进行博弈结果分析,并针对影响博弈结果的三个要素进行博弈策略设计。结果表明,大学与地方高新园区企业选择跨园区协同创新合作的概率与双方在原园区内的初始收益、协同创新投入和溢出系数呈反比,与违约损失呈正比;同时,合理分配双方投入比例、降低溢出系数和提高违约损失至一定额度,均可有效促成合作。文章最后依据以上结论从协同创新的动机、协调和政府支撑三个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6.
杨振声1930年代初出任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长校期间采取了多项有力办学措施,各项办学措施体现了他当时的大学理念,杨振声的办学理念和措施受到了他早期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67.
大学科技园之建设内容及政府职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阐述了目前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定位以及大学科技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提出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应在大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其积极有效的作用 ,明确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68.
大学科技园建设中政府作用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为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创新的进程,推动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等社会效益而兴建的.政府应当成为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成长阶段的第一推动力.运用经济学理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市场失灵"现象及政府对科技发展的介入进行分析,并通过对世界大学科技园发展中政府作用进行对比分析,期望能够对我国政府有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9.
欧阳炯炜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30-34
高校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既是高校的优势 ,也是高校的历史责任。引入风险投资、发行股票并争取上市、进入以大学为主体的高科技园 ,是高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0.
崇正书院的声名远播.使清凉山一带成为南京著名的文化胜地。自晚明到清初.文人学士在这片被誉为“水木清华”的自然景观中.建起了数不胜举的园墅书斋.切磋学问.诗文雅集.与清凉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