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5篇
民族学   5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69篇
理论方法论   64篇
综合类   798篇
社会学   3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清末的法律改革为中国古代证据法的近代化提供一个制度的平台,证据法的近代化主要表现为证据裁判主义原则的确立、刑讯被废止、明定自由心证及刑事证据法与民事证据法的分立等四个方面.中国证据法近代化的主要动力是中国传统证据法的固有矛盾.  相似文献   
22.
辛亥鼎革后,由帝制迈入共和的清末保守士人,面临时代遽变带来的种种冲击,多少都有一些不适应感。这种不适应感在不同的士人阶层中既相似又有较大差异。恽毓鼎和刘大鹏即为其中的典型人物。在二人日记的记述中,既有对清帝退位的共同哀叹,又有对袁世凯称帝的复杂心情;既有对民初剪发、改历的不同反应,又有对国家命运、民生多艰的共同关切。通过比较二人在面对共同问题时的心态,可以体味到清末保守士人在辛亥革命之后心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3.
《三匣剑铁球山》是双红堂藏清末四川唱本64册中抄本独特、本事稀见的一种.此剧以武孝廉与车二姑的姻缘故事为主线,点缀剑侠行踪与清官断狱,通过角色突转、关目措置、道具复现等手法,形成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叙事趣味,呈现出浓郁的川戏风味和地方民俗色彩.考察这一早期川剧的稀见剧目,也同时是清末牵连教案而遭到地方政府禁毁的禁戏,对于了解清末地方戏创演活动及四川社会风俗民情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清末山东农业教育的兴办,是在清政府推行教育新政及山东农业技术落后的情况下,由山东地方政府大力倡导,以及乡村士绅积极推动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无论教育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上,当时山东的农业教育都大不同于旧式教育,已具有了近代性质.山东农业教育的开展,不仅开农业教育教学一代新风,而且对山东传统农业的改良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其局限性也明显存在.  相似文献   
25.
清朝末年,洋务派倡导洋务运动,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创办教会学校。英汉双语教学便开始发展。双语教学对培养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这正符合清政府意图通过洋务学堂,学习西方文化、技术从而改变自己积贫积弱的局面的要求。那么,双语教学的模式是怎么样的?双语教学的效果又是怎么样的?双语教学到底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这些都值得我们去考究。但毋庸置疑的是,在清末民初社会背景下,双语教学的出现与发展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6.
分家析产是民间社会非常普遍的历史现象,分家行为的重要法律凭证是分家单,因此通过研究分家单可以直接反映历史上的分家析产行为。清末民初山西清徐县王氏家族分家就具有典型性,其分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为解决家族内部矛盾,二是为促使后辈独立生存和发展。清徐王氏家族分家原则是按诸子均分、共同赡养,其具体流程是在族长的主持下操作。分家析产行为有积极与消积两重社会影响:虽然有效地维护了家族的正常生活和发展,但同时又导致了家庭间的社会分化、土地的分散化、中贫农阶层的扩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7.
《消闲演义》是清末民国旗人报刊小说家程道一创作的一部以清代历史为题材的满族说部,该说部"以摄政王(多尔衮)始,以摄政王(载沣)终",全著约150余万字。文章通过对小说中旗人的忠孝观念、语言认同、文化认同等的梳理,指出了旗人在形成本民族族群认同的同时,也伴随着中华民族这一更大范围的族群认同;同时文章就旗人大中华视域下五味杂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28.
29.
《江西社会科学》2016,(5):123-131
长期以来,传统中国农村的家庭小农户经济"被静止"为阻碍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然而,解读毛泽东的《寻乌调查》等史料,清末民初寻乌农村的家庭小农户,借助遍布于城乡的墟镇与商道,将自己的农业生产,多元兼业与打工经商,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融入于市场与商品交换平台,农民的身影在市场网络中则是随处可见。因此可以说,家庭小农户经济与当时水平的商品市场实已融为一体,可谓是"须臾难离"。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