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9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57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积极参与21世纪全球与区域治理的国家级顶层合作倡议,贸易畅通是重点内容。本文以全球110个国家为样本,构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6-2018年各国贸易层面的基础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识别"一带一路"倡议效果,全方位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在国际贸易畅通方面的促进效应。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促进了对外贸易畅通,并且这一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政策便利、设施联通以及文化效应实现。  相似文献   
62.
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的两个地区性大国,为增强各自战略发展的自主性、拓展政治影响力空间和战略竞争力,两国通过采取在近邻的南亚、东南亚地区推进密集的跨境基础设施建设举措,达成了善意外交政策、实现了经济增长及地缘战略利益的拓展。在未来,跨境基础设施倡议仍是两国实现战略渗透的途径、经贸发展的促进器以及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3.
中国的绿色治理经验可支撑"一带一路"在全球绿色治理创新中深入推进。着眼绿色治理涉及生态、政治、经济、文化等广义边界,构建治理主体"可开源"、治理过程"可持续"、治理手段"可多元"、治理客体"可共生"、治理结果"可分享"的广义绿色治理理念体系,可透过实践体系探索系统治理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诸多区域同处相似后发状态的贵州,正探索"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的广义绿色治理实践体系,彼此联动的绿色扶贫治理、生态环境大数据监督治理、适应地缘"区域级差"要素创新大数据治理、"产业的生态化、生态的产业化"的大生态治理,为"一带一路"的绿色治理提供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64.
65.
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收缩是全球范围内右翼民族主义和国家保护主义的局部表现,虽然美国与东盟以及中日韩贸易依存度有增无减,然而其“退出主义”却引发了美国与东亚各国经济关系甚至安全合作关系的紧张,使得“印太战略”视野下的经贸往来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安全领域的战略收缩会在经贸领域更多地出现“反弹”,双边取代多边只会让美国更多依赖并介入到亚太经济中来。   相似文献   
66.
2016年以前,柬美关系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但自2017年初以来,柬美两国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两国关系有趋冷的倾向。这与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亲华以来东南亚国家纷纷加强与中国友好关系的大趋势保持一致,可以认为这是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挫败。其实,“亚太再平衡”战略本身就是冷战思维的一个产物,为的是维持其霸权的一己之私,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大趋势、大格局格格不入,注定不可能成功,相信东南亚各国人民能够看清。柬美关系的趋冷客观上有利于“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顺利实施。然而,在中美对弈东南亚的棋局中,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柬美关系仍存在很大的变数,这给“一带一路”合作带来潜在的风险。我们可以从分析柬美之间的利益关切入手,分析造成柬美关系趋冷的原因,并从中查找风险点,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67.
采用政策评估的有效方法——双重差分法,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提升了沿线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区位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更为有效。从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而对发达国家则不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国际投资意向来看,实现双边投资协定签署及制度合作将有助于沿线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实证拓展研究使文末的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68.
丁梦 《国际论坛》2022,24(2):100-120
第三方市场合作作为中国与西班牙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中西两国企业的比较优势,还精准对接了第三方市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是实现中国、西班牙以及第三方市场国家多方共赢的新路径。在第三方市场合作进程中,中西两国企业的目标市场和重点产业聚焦于拉美、北非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其合作项目主要聚焦于电子通信、健康医疗、石油化工以及新能源开发等基础设施领域,对当地的产业升级、环境改善以及福利提升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然而,新冠疫情冲击下的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加剧、中西国际贸易的结构性分歧以及第三方市场复杂的营商环境等因素对中西两国企业的第三方市场合作造成诸多阻力与挑战。因此,可以从构建区域价值链与供应链、优化双边贸易结构、设立风险防范机制以及完善沟通交流平台等不同途径来推动中西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9.
70.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面临着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潜在风险。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公共产品价值的基础上,从参与主体异质、治理对象模糊、治理机制缺位、环境复杂多变等方面,分析"一带一路"作为国际公共产品面临的潜在风险。基于此,系统提出弘扬先进理念、讲清政策内涵、建设伙伴关系、加强安全建设、推进文明互鉴等"一带一路"国际公共产品风险韧性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