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2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32篇
管理学   716篇
劳动科学   121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125篇
人口学   42篇
丛书文集   1257篇
理论方法论   224篇
综合类   2819篇
社会学   571篇
统计学   16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493篇
  2013年   357篇
  2012年   438篇
  2011年   470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60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05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55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景中强 《江汉论坛》2006,1(7):65-68
社会实践是认识产生的基础,但社会实践作为标志人类活动的整体性范畴,它本身是有结构的。社会生产实践的不同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认识的发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传统认识论最根本的局限就在于,它把物质生产当作社会实践的同义语,忽视了社会生产的其他形式,特别是精神生产在当今认识产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其实物质生产是人类认识的直接来源的观点,其典型形态在古代,而不在近现代。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社会实践的认识功能已实现由依附于物质生产向精神生产转换。  相似文献   
172.
任何生产活动都需要一定的资源,投入资源之间会形成一定的比例。在很多情况下,投入资源之间的比例是可变的,即资源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替代关系。理想的状况是,是根据各种资源的稀缺程度、效率等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组合。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资源秉赋,我国应增加智力资源的投入、减少物质资源的消耗,即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部分替代,这种替代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3.
分析了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句子,指出一些在汉语中貌似平行的结构,实际上并不那么对等,并讨论了其中一类句子的翻译。指出在翻译时这类句子的原文形式极难保留。本文另联系“列锦”句的翻译分析了可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4.
在当前城市拆迁过程中,由于诸多复杂因素,引起了许多纠纷与矛盾,有的甚至非常严重。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涉及到复杂法律关系的处理,包括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这两种法律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拆迁活动的顺利进行,也关系到拆迁法律关系中各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同时,现有的城市拆迁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给这类问题的解决带来了不便。本文拟从城市拆迁中的法律关系、拆迁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城市拆迁中行政机关的角色定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更好地认识和解决拆迁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5.
近几年频频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不仅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赔偿数额也越来越大,在污染企业背负沉重负担的同时,受害人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赔偿。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现有环境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提出建立环境责任保险与环境损害补偿基金制度是完善环境侵权责任制度的有效途径,但两者的作用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76.
长期以来,被害人权利保障受到忽视,已为西方国家普遍建立的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在我国亦阙如,许多案件的被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从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源"和"流"、迫切性、可行性、局限性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分析,以图在现实和理论上为在我国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寻找依据,客观指出这一制度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7.
178.
179.
180.
网络社会是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如何判定网络社会的一般特征,并推进对其规范性治理,是一项急切和重要的理论任务。随着对现实社会的"吸纳"的深入和扩大,作为虚拟空间的网络社会正日益"现实化",并承担起愈发重要的社会功能。同时,网络社会也正在引发诸多现实社会经验所不曾面对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这需要在理论层面对其进行探索和思考。对网络社会的考察及其治理性研究,首先要立足于现代社会的一般原则,澄清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其次要深刻认识网络社会的独有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网络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