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295篇
劳动科学   21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90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645篇
理论方法论   123篇
综合类   1314篇
社会学   365篇
统计学   10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19篇
  2014年   252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04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26篇
  2008年   323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由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的宗教因素的先天不足、科学和法制未能完全有效地解决人自身的精神寄托终极关怀、高科技文明与市场经济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与精神文明失衡等问题,"以美育代宗教说"在当代和未来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儒家传统美育思想对于当代人格的完善或人性的圆成,仍是一种重要的精神资源,当然也不可忽视其思想的局限.  相似文献   
992.
中国历史上在决定某一时期人口总量的诸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中国从秦汉至明清的人口增长呈三个阶梯.每上一个阶梯都伴随着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的较大改进,尤其是新的作物品种的引进.中国人口规模跃上六千万、一亿、四亿这三个台阶是与冬小麦的推广、占城稻的普及和蕃薯、玉米、土豆等作物的引进分不开的,可以说,人口规模每上一个台阶都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其主要的支撑.在中国历史上,物质资料的生产水平决定了或是限制着人口的增殖水平,这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符合"总是尽生活资料允许的范围繁殖后代"的中国特色的生育文化.清代前期,人口规模从一亿上升至四亿,对当时和其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清代前期是中国现今人口问题的奠基时期.  相似文献   
993.
物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与人的才能的发展、人的个性的发展统一起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增强了人的创造性能力,使人的巨大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智慧和知识在生产力中越来越起着重大作用,形成了智慧生产力.科技进步客观上要求一个劳动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知识.发展生产力有两条基本途径,一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另一条是发展个人生产力,充分发掘个人一般生产力即智慧生产力.从现代科技革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目的、目标来看,全面充分地发展个人生产力,恰恰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4.
论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王孝哲真理就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认识,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人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真理当然也必定是不断发展的。但是,真理的发展又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本文主要就真理发展的动力、进程和条件等问题,发表...  相似文献   
995.
吴刚  杨芳 《南京社会科学》2022,(4):135-142+160
近来,“元宇宙”相关理论和实践给教育的技术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本研究梳理了四种元宇宙技术类型在教育中的运用,认为元宇宙借助物理和数字所创设的虚拟环境,对教育而言仍是一个基于工具性思维的传播应用模式,其根本缺陷在于只是强化了学习中信息输入的感知,无法获得整体的具身实践体验。而教育的主旨在于通过具身参与学会与世界共存,因此需要重新审视教育与技术及物质环境的关系。本研究旨在倡导重视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物质转向”,强调关注学校教育过程中的身体实践,关注日常感官经验、关注使用工具的参与性活动,关注学校物质空间的构造意义。这些恰是教育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6.
美国作家保罗·鲍尔斯是二战后北非最著名的流散作家。他的作品凸显了物质文化书写的重要性。聚焦鲍尔斯早期作品《在山上喝茶》《遮蔽的天空》和《让它下吧》中的物质文化书写,不难发现,物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影响人的生存情态以及反映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文章回顾了认知考古学家马拉福瑞斯的共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并尝试构想了一种历时的物质能动性论题.前者基于可供性概念,主张技能活动源于环境可供性的引导,而非人类的意图和规划;后者基于元可塑性概念,主张人类心灵与文化环境在演化和发育过程中是相互塑造的,外部环境具有对认知演化和发育的能动性.通过对能动性条件的界定,文章论证了物质能动性的共时版本并不成立,它承诺的物质能动性更多是旨在破除人类中心论的修辞策略,而历时版本承诺的物质能动性则有可能在字面意义上是成立的.物质能动性论的历时版本不仅打破了心物二元的笛卡尔式图景,还进一步打破了基因完全决定的达尔文式图景,展现了一种更具动态性和建构性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998.
"两山论"是建设美丽中国,保障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两山论"包括三个层面的科学内涵:强调了生态环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优先地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揭示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将"两山论"与马克思物质变换理论的三重意蕴相对照,可以看出,"两山论"在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中,自觉遵循了自然物质变换的一般规律,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物质变换两极的统一,并以时代问题为导向,发展了马克思人与自然物质变换理论.除此之外,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绿色消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统一调整管控,促进环保与发展协同共进,在践行"两山论"的同时也是对"物质变换裂缝"的弥合.  相似文献   
999.
科学评估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研究其影响因素,对保障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粮食生产氮磷平衡的视角,将氮和磷的盈余作为"非期望产出",构建非径向SBM方法的农业环境效率评估模型。在此基础上,在扰动项不服从正态性和同方差性假设的情况下,采用更加稳健的CLAD模型来代替传统的Tobit模型,构建DEA-CLAD的两阶段模型。利用2004—2016年浙江省籼稻种植农户的地块层面的数据,对籼稻生产的环境效率进行测量,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估计。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籼稻生产历年环境效率处于波动之中,平均环境效率为0.563,有较大提升空间;粮食价格、化肥价格和农药价格是籼稻生产环境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粮食价格、化肥价格对环境效率有正向显著的影响,而农药价格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为负;粮食生产环境效率还受到劳动力价格、土地成本、补贴和农户年龄等市场因素、政策和农户特征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民族》2015,(12):32-33
吉林省是多民族边疆省份,全省有10个县(市、区)坐落在边境沿线,边境线总长为1438.7公里。边境地区总人口为200.8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7.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49.78万人,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2.8%。谋福——民生底色幸福边疆五年前,从省会长春到珲春,需要5个小时;现在,城际高铁让这段路程缩短至3个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