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23篇
劳动科学   24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138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423篇
理论方法论   107篇
综合类   1129篇
社会学   637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313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125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921.
论韩孟诗派主体心性的强化与艺术表现的变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阐述了韩孟诗派有别于盛唐诗风的新变特色:一、韩孟诗派重主观心性,形成了由任心放意造成对自然物象的驱动、剪裁乃至重铸的审美特点。二、韩孟诗派在语言变革上的刻意出新。三、韩孟诗派开创了“以文为诗”的先河  相似文献   
922.
“未知死,焉知生”——中国古代死亡观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死亡观大体分为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和近代几个阶段和几大观点.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和统治地位,主要观点是"未知生,焉知死";道家主要观点是"齐生死";无神论主要观点"人始于生,而卒于死".  相似文献   
923.
“师生关系”多少年来被中国人理解为是一种崇高的关系。天、地、君、亲、师,“师”不可谓不尊严;“传道、授业、解惑”,“师”从来是高山仰止的对象;“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又被认为是“生”与“师”之间最美好的接力。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师生情谊、桃李芬芳的佳话,  相似文献   
924.
主体教育的实质是以学生为本的生本教育,要真正实现主体教育理念下的生本教育,首先应该关注对学生生命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强调个性教育,充分发挥生命的独特光彩.只有改变传统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生本教育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生本教育的新理念能否在全社会得以实施,关键在于教育评价体系.只有更新传统的评价体系,建立起一种与生本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评价体系,才能使教育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25.
傅毓民 《人文杂志》2005,(6):141-142
蔡高是宋代大书法家蔡襄的胞弟,由于《宋史》无传,墓志又未明确记其生卒年月,几部重要的辞书亦存有严重的错误。因而探求致误之由,弄清蔡高生卒时间,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926.
试论中国传统护"生"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胜良 《江汉论坛》2005,2(2):62-64
基于古人对世界"生"的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要求顺应天地"生"的意志,维护万物的生成和生长,不阻断自然界"生"之进程.他们认为,不能在万物生、育的春夏季节捕猎动物、砍伐树林,以维护各种生物种群的延续和再生能力.这些思想在宋明理学和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那里得到发展和发挥.维护"生"成为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这种思想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生态伦理中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927.
本文探讨了生本教育理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根据生本教育理论及中小学生的特点,中小学音乐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提高音乐教育教学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相似文献   
928.
国子学是中国历代王朝培植贵胄子弟的机构,是封建国家的最高学府。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也因袭汉族旧制,创建了国子学,在国子学中采用伴读法进行教学并形成制度,对培养国学子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9.
初唐存在着宫廷诗风与隐逸诗韵共时并生的现象。宫廷诗在诗坛上唱的是主角,唐太宗和他的重臣们是创作主体。与此同时出现了隐逸朴野诗风,代表人物是王绩,他的隐逸诗有着独特的审美格调和情趣,反映了隐逸文化、文学、美学在唐初的复苏。  相似文献   
930.
赵克生 《求是学刊》2006,33(2):126-131
明代生祠主要为地方官员、抚按及平定地方动乱的军事将领而建,正德、嘉靖以后逐渐普遍化。加速生祠普遍化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各地的赋役改革、地方动乱、宦官专权等。明代生祠符合儒家祭祀礼仪,虽是地方的自为,仍然属于国家倡导的儒教信仰体系,具有“精英主义和无神论的特征”,能够在伦理的层面上影响人们。同时,生祠亦有其社会弊端,尤其是当生祠成为官员“德泽在民”的象征时,生祠也就可能成为官员邀誉于民的方式。在这种情势之下,生祠糜财累民,自然沦为一种古代的“腐败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