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46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50篇
人才学   53篇
丛书文集   238篇
理论方法论   54篇
综合类   699篇
社会学   196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40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931.
核心能力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特殊资源和能力是长期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其中核心能力概念的界定一直是理论界的难点之一。从知识的视角对核心能力进行分析,有助于对核心能力本质的理解。企业核心能力是由知识资本和独特的互补性资产构成的,只有进行知识的积累,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32.
在当今“非文字艺术”的冲击之下,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家园的魅力及解读方式,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应当加以关注,并以此作为我们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33.
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是一种幽默喜剧 ,“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 ,“双赢”结局是其显著特点 ,丁西林追求的是“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934.
甘肃古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古代作家才人辈出,其共有人格品质是耿介正直、嫉恶如仇;对民族、对家园始终热爱,对国家忠心耿耿,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勤奋励志,奋发治学,成果颇丰。陇人文化品格是其人格品质的光辉体现。陇人作品形成了独特风貌,少数民族歌谣极具特色,对西部独特地域风貌和山川风物的描写尤为精彩,对西部民族文化的捕捉和表现异常准确,对少数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颇为着力,西部边塞诗歌中对离别情感的反映更见典型,表现西部特有物产和酒文化的诗篇相当宏富且富于民族特征。以上诸方面极大地丰富了甘肃古代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935.
陆凌涛.一如他成名的“老式汽车”,曾有着令人羡慕的身价,数年后的今天,我们试图抄录他的行驶里程,让朋友们真切地看一看.他的前进轨迹。  相似文献   
936.
937.
对主持人魅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博 《理论界》2005,(6):137-138
随着我国电视业的迅速发展和广大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升,要求电视节目主持人群体的素质要不断提高。本文从主持人的内在素质,主持人个性魅力的形成与保持入手,对如何成为一名出色而又具有独特魅力的电视节目主持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38.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和萧红的《呼兰河传》都是具有自传性质的回忆作品。这两部作品虽成书时间不同,却具有同样的艺术魅力。作为女性作家笔下的回忆小说,两部作品有着或多或少的相似或相异之处,文章通过对“家”的诉写、儿童视角的选择和对女性角色的认知三个方面将二者加以比较解读,以期对作品共同的魅力特征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939.
经常听一些女人骂另一些女人是“狐狸精”。也许是她们的丈夫或男友曾遭其引诱,又或者这些女人根本就不认识这些被称为“狐狸精”的女人,只是因为她们身上有着难以抗拒的女性魅力。撇开那些纯粹干挑逗、色诱那行当的女人不说.一个女人充满着女性的魅力是生命的风景.也是城市的风景,更是万丈红尘里的风景,应受到赞赏而不是遭遇骂名。  相似文献   
940.
从中国饮食文化、麻将文化和五行学三个方面对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该小说中反映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丰厚文化内涵;中国人所崇尚的团圆、美满的家庭关系;中国式的做人艺术;阴阳五行及其变化关系的经验性类比等,意在说明《喜福会》的创作与中国的传统与文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这种影响既是自觉的,有意识的,同时也是无意识的,潜移默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