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84篇
  免费   388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4867篇
劳动科学   252篇
民族学   589篇
人才学   549篇
人口学   397篇
丛书文集   4372篇
理论方法论   1445篇
综合类   9897篇
社会学   4326篇
统计学   1163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438篇
  2022年   401篇
  2021年   535篇
  2020年   418篇
  2019年   38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397篇
  2016年   598篇
  2015年   834篇
  2014年   2278篇
  2013年   1849篇
  2012年   2236篇
  2011年   2579篇
  2010年   2461篇
  2009年   2152篇
  2008年   2235篇
  2007年   1578篇
  2006年   1212篇
  2005年   1115篇
  2004年   957篇
  2003年   816篇
  2002年   753篇
  2001年   575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城市扶贫与可持续生计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唐钧 《江苏社会科学》2003,17(2):126-133
本文以缓解城市贫困为目标,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概念———“城市扶贫”和“可持续生计”。围绕这两个概念,提出了四条政策建议:一是承认“非正规就业”的积极作用,二是依托社区组织做好贫困人士的工作,三是以“小额贷款”的方式发展贫困人士的可持续生计,四是创办创业中心帮助贫困人士创办小企业。最后的结论是:建立一个以社区为依托的城市扶贫和发展可持续生计的社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是城市反贫困取得根本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82.
城市是人类生存的主阵地,城市环境在最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生态环境,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文明时代构筑绿色家园的重要载体.明确生态城市的内涵及必要性,把握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问题和规律,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现实指导,为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983.
中国城市教育获得的不平等程度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勇 《学术研究》2008,(4):64-70
本文对2005年的"中国社会变迁研究第一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近30年来中国在城市的教育分布上的平等程度呈现出倒U形演变趋势,教育年数分布的散布程度先是逐渐扩大,而后又逐渐缩小.但是在教育分配层面上中国城市教育的不平等程度并未减少,相反有逐渐扩展的趋势.在"上大学"这一教育机会分配上,经济资本转化的逻辑逐渐增强,而家庭文化资本传递的逻辑保持基本稳定,近十年来甚至呈现略有下降的趋势.在"上高中"这一教育机会分配上,家庭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作用突出地体现在"重点"与"非重点"的分轨过程中,而在城市中未能上高中的子女日益集中于那些文化资本缺乏的家庭中.  相似文献   
984.
中心地区城市化,是区域发展的一种世界性潮流。世界各国区位条件优越的中心地带,经济的增长,加强了极化效应。随着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相关产业向它靠拢,并以它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和区位财富聚集。我国西部不少区域,由于城市发展缓慢,或城市规模偏小,不利于增长极的培育和能量的积累,致使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减弱,降低了对区域经济应有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经济发展的实力和后劲。为了加快西部中心地区的现代化、城市化进程,建议有关部门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985.
丁静 《中州学刊》2014,(4):82-85
受城乡二元社会制度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市民化进程包括农民的城市进入和农民工的城市融合两个阶段。目前制约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已经解除,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还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很多农民工因而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为了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完全市民化,必须创新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将农民工市民化纳入社会整体发展框架;创新就业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进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城市融入;创新农村土地制度,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有效农村退出。  相似文献   
986.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资源型城市。所谓资源型城市是由于开发本区域某种优势资源而兴起的,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不可否认,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资源型城市因其产业结构单一、资源趋于枯竭、城市建设落后、缺乏发展后劲,难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且大部分面临如何实现经济转型、保持城市发展的问题,而经济转型往往又需要较长时间(一般为20-30年),因而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87.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在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时期生态问题进行批判并思索的基础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性认识。它的核心思想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强调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中介,只有消灭资本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矛盾的和解。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是开展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论源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不断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和社会达到和谐发展,是当下城市建设的目标追求。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能够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88.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人类的生存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而心态决定生态。人类贪婪的欲望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精神环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责任意识与和谐精神,注重解决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精神生活问题。精神环保与生态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将成为21世纪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989.
社区建设与管理创新,应着力推动政府转型,开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探索建立层级简明、职能清晰、运行高效的城市管理服务最基层组织运行新体制;创新建设民主自治特点鲜明的新社区等方面破题,最终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居民参与的社区治理结构新体制。  相似文献   
990.
改革开放后,农民工成为一个群体不断进入媒体和公众的视野。城市电视台在城镇化过程中不断建构农民工的身份,在泉州电视台"盲流—农民工—外来劳动者—新泉州人"的称谓转换中,再现了农民工身份的文化迁徙轨迹。城市电视台农民工身份建构是城市管理者、商业资本、城市电视台自身的新闻专业主义和不断走向市民阶层的农民工自我赋权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电视台在农民工身份建构上仍存在着文化关注不足等问题,应将传递农民工文化的正能量和搭建农民工媒体平台作为城市电视台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