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47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48篇
管理学   5563篇
劳动科学   136篇
民族学   315篇
人才学   563篇
人口学   89篇
丛书文集   4350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646篇
综合类   6415篇
社会学   1029篇
统计学   481篇
  2024年   342篇
  2023年   1186篇
  2022年   592篇
  2021年   553篇
  2020年   487篇
  2019年   1100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344篇
  2015年   649篇
  2014年   1665篇
  2013年   1312篇
  2012年   1116篇
  2011年   955篇
  2010年   831篇
  2009年   958篇
  2008年   967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806篇
  2005年   733篇
  2004年   598篇
  2003年   768篇
  2002年   665篇
  2001年   710篇
  2000年   524篇
  1999年   252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加入Wto,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全球化经济,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金融业更是首当其冲.为迎接挑战,保证央行更好地履行职责,带动和促进整个金融业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整体竞争力,建立统一共享的金融信息系统和现 代化支付清算系统是我国央行的必由之路.央行必须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加快支付清算系统的构筑;增强网络基础设施和现代化信息系统的建设;加大管理制度改革的力度;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人员的培训与自我培养.只有这样,中国的支付清算系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支付清算系统,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992.
社会现代化与人的心理适应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现代化的进程是一个社会变迁的过程,会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及社会关系等一系列变化,也必然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对变化了的环境适应不良常常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出现行为偏差。不重视心理调适,不提高心理素质,不增进心理健康就难以实现人的现代化,而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与条件。文章论述了社会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两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心理的积极变化及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心理适应的标准及改善适应,优化素质,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993.
选取安徽省2009—2012年农业机械化、农村电气化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生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条件得到改善,但南北农业现代化水平差异明显。并指出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不高,农产品销售困难,农业产业化组织水平较低等是安徽省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推进安徽省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为农业相关部门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人们对知识的需求日益强烈。做为高校图书馆 ,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 ,更多地应用现代化技术手段 ,促进高校图书馆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995.
本文分析了现代化、现代性和传统的涵义和关系,并描绘了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的矛盾聚焦,从而指出对待传统与外来文化的辩证扬弃,是中国现代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96.
山区农村社会发展关系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建设全局,完善山区农业投入机制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有力保障。目前,衢州市农业投入增长机制初步形成,农业投入项目逐年增加,农业资金使用逐步规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但农业投入也存在投资主体为单一、结构不合理、资金整合困难、使用缺乏有效监督等诸多问题,亟需通过完善农业投入机制来加以解决。新时期,山区农村农业投入创新的主要路径是:扩大财政支农比重,创新政府投入引导机制;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山区农村投资环境;创新农业科技体系,健全山区农村人才投入机制;创新山区农业补贴政策,建立有效的农业支持机制。  相似文献   
997.
邓小平论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问题,在邓小平同志的理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现代化的涵义、科技现代化在四个现代化中的地位、科技和生产力、知识和科技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特殊意义等方面,阐述邓小平关于知识的价值和知识分子的地位与作用的思想。根据邓小平的思想,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基点是:知识和人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是邓小平一贯的思想。  相似文献   
998.
近现代东方社会普遍进入现代化历程,这个进程与反帝反殖反封建斗争交汇一起,20世纪中后期又面临“全球一体化”的冲击,“乡土”成为东方作家在民族(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选取的一个最根本、最本土、最自我的文化、文学甚至政治立场,他们以“离乡”和“批判乡村”拉开乡土文学的序幕,接着以“乡村批判”和“归乡”为乡土文学的自觉时期,后经“乡土”与“祖国”的同一以及“仰视乡土”的“新乡土文学”的创造,最后进入文学、文化、人类灵魂的乡土“寻根”之旅,“乡土”被赋予了文化批判与现代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99.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业的发展问题。邓小平在长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中国农业发展的滞后问题,他对农业发展的动力、方法、方向等作了很多探索,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思想。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谋划农业发展,必须掌握和运用农业发展规律,根据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在这种情况下,重温邓小平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思想对解决新时期的“三农”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马克思主义从传入中国开始,就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尤其是与中国现代化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现代化规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反过来又深刻影响中国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要求。建构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良性互动,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向前推进的必由之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进而在实践中自觉推进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有机结合,并使之在良性互动中和谐发展,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