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32篇 |
免费 | 401篇 |
国内免费 | 14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93篇 |
劳动科学 | 195篇 |
民族学 | 490篇 |
人才学 | 834篇 |
人口学 | 58篇 |
丛书文集 | 6894篇 |
理论方法论 | 1274篇 |
综合类 | 12478篇 |
社会学 | 2406篇 |
统计学 | 65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306篇 |
2022年 | 347篇 |
2021年 | 499篇 |
2020年 | 414篇 |
2019年 | 449篇 |
2018年 | 186篇 |
2017年 | 388篇 |
2016年 | 479篇 |
2015年 | 816篇 |
2014年 | 1841篇 |
2013年 | 1581篇 |
2012年 | 1818篇 |
2011年 | 2178篇 |
2010年 | 2104篇 |
2009年 | 2111篇 |
2008年 | 2532篇 |
2007年 | 1813篇 |
2006年 | 1592篇 |
2005年 | 1638篇 |
2004年 | 1090篇 |
2003年 | 1075篇 |
2002年 | 959篇 |
2001年 | 895篇 |
2000年 | 717篇 |
1999年 | 358篇 |
1998年 | 224篇 |
1997年 | 134篇 |
1996年 | 121篇 |
1995年 | 86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赵莲娜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3):34-36
早期“乡土小说”是 2 0世纪 2 0年代继“问题小说”之后在文坛上出现的一个以描写农村生活和乡土回忆为题材的小说流派 ,其中存在着朦胧的现代意识。这不仅指现代社会意识 ,也指现代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992.
儒家絜矩之道的现代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长庚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33(2):7-12
前人论《大学》多重“格物致知”一章,然絮矩之道的提出具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朱熹为絮矩之道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理论体系,包含政治方面以我为中心的自我调节,经济方面与民同利的关系调节,用人方面举贤授能的机制调节,思维与行为方面推己及人的社会调节。对儒家絮矩之道进行现代诠释,可以在政治活动中进一步发挥主体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能动作用;在经济工作中发展经济,保民富民;在人才竞争中广揽人才,虚怀若谷;在社会生活中建立“处处以对方为重”的新型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993.
顾玉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2):36-40
后现代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都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回应。它们是人类从不同层面反思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 ,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 ,即都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人的平等 ,强调创新的作用。它们有着共同的价值旨归 ,即都关注着人类未来的命运 相似文献
994.
吉旭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2,22(3):139-140
《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江苏教育出版社2 0 0 0年 4月版 ,以下简称《通俗史》)是由苏州大学范伯群教授领导的学术群体携手攻关、历时十余年而最终完成的 ,属国家社科“七五”重点项目。全书共分八编四十九章一百九十五节 ,约 1 40万字 ,资料翔实、理论新颖 ,是一部全方位、大纵深、开创性地勾画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创作概况 ,并初步建构通俗文学研究理论框架的恢宏巨著。它的主要价值在于 :一、《通俗史》填补了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空白 ,是一项开创性的学术工程。正如贾植芳先生在“序言”中说的 ,“是做着一件前人忽略了的工作” ,… 相似文献
995.
中国现代散文审美特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6(1):38-44
五四时代中西文化与文学的整合 ,确立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即源自人本主义的“自我表现”、文本哲学的“自我”本真以及作家“自我”人格之美。在中国现代散文中 ,自我表现的伟大地位、自我本真的文本哲学、人格审美的价值取向 ,永远为人们提供着无限宽广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996.
程宗璋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8(4):28-33
在中国法律现代化的进程中 ,法律家和法学思考者们都应正视现代法制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联系。这种联系不只表现在法律与政治关系的模式和因变法而引起的制度文明模式的变迁上 ,更值得关注的是 ,这种联系与中国历史内在性的源流关系。它提示我们 ,在面向未来为理想社会创设法制时 ,不能放弃对自己历史文化资源的解释权 ,而应以积极的姿态来挖掘、引导、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 ,构成不悖于世界共性的现代中国的特色部分。有鉴于此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现代法制建构中的转化 ,必须谨慎操作 ,做到有所限定、有所转换、有所扬弃 相似文献
997.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周祥理论和实践的党纲《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有力地指导了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至今仍有着无法抹杀的伟大现实意义: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全球化是经济、文化、政治全方位的发展进程,其实质与动因一以贯之变化的始终;全球化的最终归宿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的必然性;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8.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在探索管理理论的道路上 ,人的因素所占的比重逐渐加大 ,这与我国传统管理有不谋而合之处。宗法伦理这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其重人伦、重道德为特点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管理理念。实际上 ,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管理 ,而人具有一定的民族性、阶级性和地域性 ,受到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这样 ,中国企业管理所应做的 ,就是立足于中国特有的历史人文环境 ,在西方有用的管理科学体系中注入宗法伦理的有效成分 ,从而整合出一套科学的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999.
1000.
在宏观的层面上看,社区建设正给城市带来一场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革命。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在于:她找到了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钥匙,由此开拓了中国城市建设的新局面。“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是一种政府与社会共生共长、相辅相成的互动格局。于是,现代社区的内在价值从行政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