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本文对出现在古代诗文中的“渔翁”和“樵叟”这一文化现象作了探索 ,认为出现这一文化现象的原因是在于文人想借“渔翁”和“樵叟”来寄托某种思想 ;而被借用的“渔翁”和“樵叟”也通过文人的笔端 ,留下了大量的充满哲理的话语和思想 ,并以这些思想来平息文人内心世界的不平和愤懑。这是与文人历来看重“渔翁”和“樵叟”的劳动场所和劳动对象———山水、鱼鸟有关。文人之所以能在“游山水 ,观鱼鸟”的过程中得出思想、精神 (理趣、心诀 ) ,是在于它是建筑在“天人相通 ,万物一体”、“天地之教”———向自然要学问的哲学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2.
唐诗与宋诗因社会环境、时代特征以及诗人性情等差异,表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唐诗尚情,在绚烂华彩中见自然含蓄,情韵悠长;宋诗尚理,在平淡理智中见清癯精巧,理趣深远.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禅宗对王维的人生态度、艺术追求、审美情趣和诗歌创作手法的深刻影响。作者认为,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禅意,主要表现为空寂幽静的境界、闲适自在的境界以及“无常”、“无我”的理念。由于诗人把禅学理念融合在自然美的感性形式之中,从生动具体的形象画面里自然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倾向,使诗情画意与哲理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了“神韵天然”、空灵含蓄的艺术至境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古代士大夫追求隐逸之志和真朴之趣的代表,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以理性的思考、鲜活的感受、丰富的情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与自然同化的人生体悟,真切细致地表现了超然尘外、悠然自得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卞之琳是个独特的存在,他的诗歌风格,其基本特征是冷静、距离、理趣。由于经“冷”处理,他的诗很难感动人,却能通过启迪人来实现其美学价值。同他注意感情克制关联,卞之琳总是小心地拉开诗和读者的距离,因此,读他的诗,常常没有沉浸其诗情中的感觉,而是超脱其外,隔着一段距离在审视、在体味其诗中传达出来的情绪。他的诗还追求一种理趣美,他往往把从生活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以一种单纯、简练的意象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30年代,卞之琳的智性化诗歌一方面接受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潮的影响,另一方面呈现出与中国古代宋诗理趣传统的深层联系.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理趣与知性诗学的内在关联,情理合一与情知合一的会通,“以议论为诗”和“非个人化抒情”诗歌书写方式的相仿,平淡之美与平中见奇审美旨趣的共同属性.卞之琳诗歌与宋诗理趣传统的联系,为探寻智性化或哲理化的中国新诗与中国古代诗歌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种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墨子》的思维语言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著作的总集。由墨子初创,墨子后学增益。现存53篇,9万余字,包含多种文体类别。本文从《墨子》全书,勾勒其思维语言艺术,认为其文字表达具有3个重要的特征,即是准确性和鲜明性,生动性和简练性,理趣性和功利性的统一。在中国古籍浩瀚的思维语言艺术历史长河中,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价值和意义,值得仔细品味,借鉴传承。  相似文献   
18.
范成大是中国田园诗创作的集大成者。他的田园诗比较完整地反映了田园生活的全貌。从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秀美的田园风光 ,能品味到农家生活的率真 ,而且能看到官府对农民的剥削 ,能体会到田园生活的艰辛  相似文献   
19.
苏拭的哲理诗,在人生问题的思考,世界宇宙的探索,自然景物的描绘,艺术图画的鉴赏方面,将诗的“新意”和“妙理”大大开拓了,都能从特定的“物理”中领悟到多样的哲理。他把哲理渗透在形象和感情之中,酿米为酒,故使人醉。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刘姝妹的文学创作从童趣抒怀到理趣沉思这一变化切入,围绕四个方面阐释她转型后的主要风格、特点及其应有的意义,兼及对时代性、文化性之于创作的思考,以期从学理高度,为赤峰文学的现在与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