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31篇 |
免费 | 425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37篇 |
劳动科学 | 71篇 |
民族学 | 769篇 |
人才学 | 231篇 |
人口学 | 77篇 |
丛书文集 | 4940篇 |
理论方法论 | 903篇 |
综合类 | 10150篇 |
社会学 | 1206篇 |
统计学 | 3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6篇 |
2023年 | 559篇 |
2022年 | 556篇 |
2021年 | 724篇 |
2020年 | 727篇 |
2019年 | 689篇 |
2018年 | 284篇 |
2017年 | 430篇 |
2016年 | 578篇 |
2015年 | 919篇 |
2014年 | 1853篇 |
2013年 | 1478篇 |
2012年 | 1328篇 |
2011年 | 1410篇 |
2010年 | 1427篇 |
2009年 | 1393篇 |
2008年 | 1459篇 |
2007年 | 933篇 |
2006年 | 838篇 |
2005年 | 674篇 |
2004年 | 504篇 |
2003年 | 500篇 |
2002年 | 342篇 |
2001年 | 276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49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1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随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已经意识到公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对公路周边生态环境的研究是极为重要的。公路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利用景观生态学方面的理论知识来研究公路对沿线生态环境的影响还非常浅显,笔者在此仅谈一谈公路建设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84.
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是领导干部在学习与工作中逐渐修习、积累而形成的关于生态道德、生态意识、生态学识水平、生态教育能力的综合素养。领导干部生态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其中,生态道德是灵魂,生态学识水平是基础,生态意识是动力,生态教育能力是重点。这些方面紧密相连,综合地展现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水平。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的生态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全面提高生态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85.
农村水环境长期存在边治理、边衰退和地方政府监管乏力问题,通过广泛设立村级河长能促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提升吗?基于黄河流域4省份实地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实证检验村级河长的设立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及机制,比较不同流域差异、地理区位及村庄规模下的组群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村级河长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农村水环境治理绩效,对上游村庄、中小型村庄、近郊村的水环境治理绩效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村级河长有效治理的深层原因在于村庄内部知识资源、关系资源、动员能力发挥着中介效应,在政府纵向激励问责机制的驱动下村级河长通过资源整合与策略化动员,有效弥补自身治水资源不足的缺陷,避开低绩效陷阱,进而提升河长制在最后一公里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986.
张晓刚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54-64
“城市礼物”作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我国得到迅猛发展。比较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典范性“城市礼物”的发展模式可以发现,基于产业化运营思路,我国“城市礼物”实践形成了从运作模式、遴选机制、设计制作、品牌推广到营销渠道的完整锻造链条,从而为全球“城市礼物”的发展贡献出独特的中国经验:以有效激活城市文化资源为导向,以城市设计竞争力为依托,以组织引导力为推手,以产业孵化力为支撑,以营销推广力作保障,在供给端、组织端、产业端、消费端等不同端口发力,协同式互动创生“城市礼物”品牌。针对我国“城市礼物”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构成主体、运营主体和消费主体不明晰的三大关键性问题,则需借助新文创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模式来加以创造性突破。在此过程中,建构以城市IP为核心的“城市礼物”生态体系,并确保其健康有序运行是关键所在;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链接文化主体、智创文化产品、搭建立体渠道的“四轮驱动”持续为“城市礼物”发展赋能。惟此,方能实现从“中国经验”到“中国范式”的新跨越,为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礼物”实践提供极具启发性和重要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87.
田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22(1)
中国当代生态美学肇发于总体小康社会的现实社会前提之上。物质生产极速发展与工业化快速推进的社会生产状况是中国当代生态美学得以生发的重要土壤,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问题认识的深化也为其提供了宏观政策指导。美学社会基础的扩大使得公民的生态审美权利意识加强,人民旺盛的生态审美需求也刺激着生态文艺作品与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的持续繁荣。美学讨论的去政治化与东西方美学交流的日趋深入,凸显了当代中国构建自主美学话语的紧迫性与必要性。中国当代生态美学以美学话语呼应了总体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现实需求与生态问题,展现了中国当代美学深切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学理传统,彰显出美学始终屹立于时代思想制高点的历史站位。经过20余年的发展,中国当代生态美学研究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的指引下,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作为重要战略思想支撑,伴随着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而持续深化拓展,已然逐步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立足社会现实的本土化美学话语。 相似文献
988.
傅悦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71-84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弗瑞斯特·甘德在其唯一入选《生态诗人和生态诗歌》的诗作《南部弗吉尼亚野外指南》中采用杂糅地质学等学科术语和后现代诗歌审美表达的实验手法,将地球律动、自然演变与人类最原始的欲望交织,创造性地呈现了人与自然由失调的变奏曲到和谐的交响曲这一微妙变化。甘德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进行了三个层面的诗学阐释:首先,诗中呈现的自然遵循着自身休养生息的节奏,体现了自然的内在价值,而人类只有尊重自然自身的价值,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真正保护自然;其次,“生命共同体”理念并非是回避人的主体性,而是倡导减少人类对自然的过度劫掠,适度地利用自然;最后,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失调走向和谐,最终走向重生的历程,预示着我们只有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才能真正保护自然,使得人和自然这一“生命共同体”拥有发展的可持续性。甘德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适度利用自然,与儒家“天人合一“”和合”理念倡导的生态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989.
为了探究压电陶瓷悬臂梁结构的驱动传感共位特性,笔者研究了以压电耦合悬臂梁样机分别作为传感器、驱动器和驱动传感共位时电流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压电悬臂梁被限位工作条件下其共位信号与空载状态信号的差异性,通过检测压电悬臂梁内部电流的变化来实现对压电悬臂梁驱动状态的共位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的激励下,压电悬臂梁在未被限位工作条件下,仅存在频率大小约为230 Hz的响应信号;压电悬臂梁在限位条件工作时,其采样信号在230 Hz和1 640 Hz附近处有明显响应,且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误差均在4%以内。该实验结果证明了可将压电陶瓷悬臂梁内部电流变化所对应的特征频率作为其工作状态的判定。 相似文献
990.
庞亚飞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72-78
根据1985—2021年间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收录的关于中国生态语言学的文献资料以及关于生态语言学的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状况,对国内生态语言学研究历程进行梳理,结果发现,国内生态语言学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从研究主题分散与单一的萌芽阶段,到研究主题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探索阶段,再到注重本土化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今后国内生态语言学可以从完善理论与加强实践应用研究两个维度,建构系统化、深层次的生态语言学结构体系。生态语言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