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8篇
  免费   42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管理学   1739篇
劳动科学   62篇
民族学   757篇
人才学   217篇
人口学   70篇
丛书文集   4799篇
理论方法论   882篇
综合类   9762篇
社会学   1201篇
统计学   350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49篇
  2022年   539篇
  2021年   686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666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417篇
  2016年   559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1824篇
  2013年   1469篇
  2012年   1298篇
  2011年   1378篇
  2010年   1382篇
  2009年   1358篇
  2008年   1426篇
  2007年   901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51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479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63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新维多利亚小说有意识地以维多利亚时代作为叙事背景,绝不是对那个时代的简单回望、怀旧甚至重复,相反表现出比维多利亚小说更加强烈的问题意识与批判精神。选择人性背后的兽性或动物性作为叙事的生命支点并非偶然之举,这本身意味着新维多利亚小说内含丰富多元的自然基因、生命档案和生态意识,同时应该承担更多更大的生态使命。借由塑造众多独特的“人化动物”、“人兽一体”和“半人半兽”等动物化肉体形象,新维多利亚小说努力在人性与动物性之间建构全新的对话性乃至主体间性生态关系,消解人和动物之间生命意义上的失衡、失范与失语,从而建构另一种富有维多利亚时代色彩的“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2.
123.
《寄宿公寓》是詹姆斯·乔伊斯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中的一篇。从生态语言学角度看,《寄宿公寓》展示了一个社会生态系统、宗教生态系统、婚姻生态系统和精神生态系统都处于失衡状态的社会。乔伊斯试图以此唤醒和鞭策同胞认清真相,重建一个生态平衡的爱尔兰,并启发后人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4.
125.
随着“互联网+”政策的兴起,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成为一种趋势,互联网给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带来了一场创新性的变革。以支付宝平台推出的“蚂蚁森林”为例,它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连通、多方主体参与的网络绿色公益行动。研究“蚂蚁森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机制及改进路向,不仅为“蚂蚁森林”生态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意见,也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6.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不仅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集大成者,不仅彰显了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等,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27.
128.
吴贞姬作为优秀的韩国现代女性小说家,不仅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体验,也关心自然环境,关怀弱势群体,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意识的作家。她在作品中大胆揭露了男权文化给女性带来的苦难和压迫,同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和互动,凸显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关怀意识。不仅如此,吴贞姬还坚持书写女性的母性特质和关怀意识,展现出了母性的能量和女性的价值,最终指向构建一个两性和谐、不同阶层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29.
130.
实践美学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为基础,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把美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美是人在对象上面的自我观照。实践美学的思想主要来源是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的影响。今天,传统的实践观和旧有的主体性哲学范式已不尽符合现实要求。对中国当代的美学进行重释,使其理论基础由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转换,以适应哲学和美学的未来发展趋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