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2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管理学   1661篇
劳动科学   60篇
民族学   745篇
人才学   177篇
人口学   69篇
丛书文集   4705篇
理论方法论   848篇
综合类   9572篇
社会学   1062篇
统计学   341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35篇
  2022年   503篇
  2021年   657篇
  2020年   624篇
  2019年   556篇
  2018年   267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550篇
  2015年   885篇
  2014年   1794篇
  2013年   1442篇
  2012年   1278篇
  2011年   1340篇
  2010年   1353篇
  2009年   1313篇
  2008年   1401篇
  2007年   882篇
  2006年   785篇
  2005年   643篇
  2004年   475篇
  2003年   469篇
  2002年   317篇
  2001年   256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面对现代人的片面发展,西方学者提出了生态伦理、交互主体、生活世界等不同的解救方案.这些理论对于改善人的片面存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由于它们无法实现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本转换,所以不能从本质上解决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对生活世界进行马克思化的阐释,克服三种方案自身的不足、超越传统思维方式的局限,是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992.
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术界从生态视角考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形式.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形成过程的分析,将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架构概括为教育观、工具观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要求在实践中坚持政治主导、整体性和人本的指导原则,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观理论形式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们党在新时期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本文综合阐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和谐居住环境的各种生态思路,从理论的层面上分析适宜在新农村居住环境中采用的生态技术,为新农村和谐居住环境的建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94.
论生态补偿机制的财政转移支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补偿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中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的生态补偿力度;二是进行合理的转移支付框架的设计;三是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在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实现途径;四是重点建设具有现实性的横向转移支付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是成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专门机构.  相似文献   
995.
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随后,2008年11月,省委、省政府适时地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在全省形成以武汉为龙头、长江经济带为主轴、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为两轮的"两圈一带、双轮驱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至此,湖北17个市州(区)的经济发展蓝图全部纳入其中,标志着区域发展战略覆盖到全省,湖北发展进入区域协调共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梳理马克思各个时期理论文本中的生态学思想,本文再现和构建出了马克思生态理论的逻辑结构:"以‘自然概念'为基石性概念和分析的逻辑起点,以人与自然的社会历史关系为逻辑主线,以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变革为逻辑主线展开的中介环节的系统架构".  相似文献   
997.
论“生态文明”时代的生态哲学生命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走向了生态文明。在生态文明时代,人类文明最深刻的觉悟之一,当是生态觉悟。生态觉悟发端于对人类生存环境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命运的关注。这种文明的觉悟蕴含着深刻而普遍的哲学意义。生态哲学“生态中心主义”世界观是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生态哲学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是对传统认识论哲学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超越;生态哲学观“生态平等”的价值观在人文关怀和生态关怀的基础上体现了深刻的人文价值和人文意义。  相似文献   
998.
冯文坤 《天府新论》2009,(5):133-137
生态文学批评既是对传统思维范畴的一种解构,亦是对人与自然之关系在审美上的一种重构.钧沉美国学者在生态语境下对"崇高"概念所做出的新的理解和阐述是必要的.他们从生态学意义上对崇高所做出的怡人神志的阐释,对了解当代西方文学批评中关注人与自然之间互为生成的主体问性关系,具有十分有价值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999.
灾疫伦理学:一种生态文明的话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兴 《阴山学刊》2009,22(5):5-17
灾疫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型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文科学,以生态理性哲学为指导,拷问频频爆发的当代灾疫之难的历史性生存之因,引导当代人类从伦理学角度入手检讨自我,重建生境,重续人与自然宇宙、生命世界的亲缘性存在关系,恢复日常生活的安全感、稳定性和生存的家园归宿感。灾疫伦理学的最高使命,就是为当代人类开创生态文明构架起一座全新的实践理性桥梁。这座桥梁即是负载灾疫伦理认知体系、观念体系、价值体系和方法体系的生态理性实践话语体系,它以"灾疫伦理"为基本范畴,以"生境重建"、"生态利益"、"生态安全"为核心概念,以灾疫防治宏观伦理方案设计和微观伦理方案实施为两维指向。  相似文献   
1000.
张首先  马丽 《阴山学刊》2009,22(3):78-80
科技伦理蕴涵着人的能在力量和内在需求,人的力量和需求的维度与社会制度密切相关。对科技伦理的任何解读如果脱离了社会制度框架就难免会披上抽象的形上外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伦理观揭示了科技伦理的本真内涵,澄清了对科技伦理的种种误读,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带来了技术乐观主义,也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解决生态危机提供了合法性根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