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77篇 |
免费 | 753篇 |
国内免费 | 15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727篇 |
劳动科学 | 284篇 |
民族学 | 828篇 |
人才学 | 515篇 |
人口学 | 311篇 |
丛书文集 | 6229篇 |
理论方法论 | 1338篇 |
综合类 | 13310篇 |
社会学 | 2206篇 |
统计学 | 11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316篇 |
2023年 | 692篇 |
2022年 | 683篇 |
2021年 | 888篇 |
2020年 | 900篇 |
2019年 | 853篇 |
2018年 | 364篇 |
2017年 | 575篇 |
2016年 | 808篇 |
2015年 | 1210篇 |
2014年 | 2572篇 |
2013年 | 2044篇 |
2012年 | 1964篇 |
2011年 | 2150篇 |
2010年 | 2102篇 |
2009年 | 2072篇 |
2008年 | 2184篇 |
2007年 | 1408篇 |
2006年 | 1247篇 |
2005年 | 1095篇 |
2004年 | 857篇 |
2003年 | 792篇 |
2002年 | 599篇 |
2001年 | 551篇 |
2000年 | 442篇 |
1999年 | 206篇 |
1998年 | 80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50篇 |
1995年 | 47篇 |
1994年 | 31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但落后的产业结构、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等不断给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增量,使西部民族地区难以可持续发展,建构完善的全方位的生态补偿机制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金融保险业监管,是关于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需要从多角度思考来建设一个维护金融生态平衡的现代监管系统。保险业监管具有的特殊性、专业性、严格性、法制性,是根源于保险经营的特征,也源于保险业是特殊金融行业的性质、特征所规定,而因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等带来的保险业监管新问题,均是一个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3.
泉州独特的历史内涵、高品质的海滨沙滩以及资源地域组合特色突出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已有的良好开发和建设的基础上,应采取措施保持泉州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通过分析高原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动因机理以及问题挑战 ,本文认为高原要保护恢复改善生态环境、推动民族经济繁荣发展 ,应加快促进高原农业生产可持续建设、农业经济可持续建设、农业生态可持续建设 ,促使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向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即实现自给型、生存型、初级型、粗放型农业向生态化、产业化、特色化农业的转变 ,推动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态美感的特质及对文化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西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2):168-171
同其他生态形式一样,文化生态的发展也有其特殊的规律需要遵循.当一种文化被认为是美的文化的时候,它除了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之外,也一定展现该文化最令人感动的特质.对这些特质进行发掘,对发展和创造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先进文化以及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被誉为中国"锰都"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依托丰富的锰锌资源,逐步建立起以锰、锌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但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该县资源的瓶颈作用逐步显现,锰锌加工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也愈加严重,这严重制约了花垣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经济发展,花垣县近年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教学能力是教师立足课堂从事教学活动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绍兴市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学校)以中职生态课堂建设为基础,以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升为核心,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为目标,设计"教师个人发力—团队协作合力—学校培养助力"的"三力"同心圆培养模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民法典》第9条所表达的"生态原则"并非对传统民法原则的简单增补。传统民法构建于行为中立性的假设之上,19世纪末的社会化运动和20世纪晚期的环境考虑虽然极大限缩了这一假设,却没有从理念上根本摒弃它。在生态原则引入风险预防的思想后,民法开始承认行为的前因后果、社会和生态影响也是行为的一部分。权利人不但有了更高的注意义务,甚至在一些情况下还有了保护和恢复生态的积极作为义务,并承担历史责任。同时,利用人格拟制技术把自然物承认为权利主体的做法也表明,生态具有了独立于任何个人或集体之利益的保护价值。法律的适用者在个案权衡时,不能仅考虑不同社会行动者的利益,也必须考虑生态保护利益。所以,生态原则本身具有独特的规范意义,无法为其他民法原则所涵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