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383篇 |
免费 | 666篇 |
国内免费 | 18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433篇 |
劳动科学 | 903篇 |
民族学 | 1443篇 |
人才学 | 2285篇 |
人口学 | 876篇 |
丛书文集 | 8436篇 |
理论方法论 | 2940篇 |
综合类 | 19989篇 |
社会学 | 10297篇 |
统计学 | 16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397篇 |
2022年 | 444篇 |
2021年 | 706篇 |
2020年 | 725篇 |
2019年 | 985篇 |
2018年 | 276篇 |
2017年 | 653篇 |
2016年 | 910篇 |
2015年 | 1832篇 |
2014年 | 5471篇 |
2013年 | 4355篇 |
2012年 | 4463篇 |
2011年 | 5276篇 |
2010年 | 5001篇 |
2009年 | 4993篇 |
2008年 | 6182篇 |
2007年 | 3609篇 |
2006年 | 3224篇 |
2005年 | 2672篇 |
2004年 | 2030篇 |
2003年 | 1441篇 |
2002年 | 1353篇 |
2001年 | 1248篇 |
2000年 | 867篇 |
1999年 | 313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23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20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7篇 |
1982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近些年来,不少作家返归中国文学古典传统,从方志、历史典籍、地方文献中吸收创作资源,创作出不少具有地方志元素的"类方志"小说。类型上有"志书体""条目体""嫁接体""副文本"几种形式。这类小说,因为打通了与地方史学、地理学等的联系,形成一种层累化的历史复合文本,构成古今的对话与话语激活关系,开阔了小说的审美空间。但是,因为作家处理历史文献的学力、才识有限,不少作品存在文献处理和创作转化上的严重问题,或随意肤浅,或泥古不化,影响到当代小说的创作品质。 相似文献
73.
自然科学家普遍热衷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科技。然而,海德格尔却将人文与科技截然二分,并质疑科技的支配地位。人文科学对自然的关怀和科学科技对自然的计算似乎水火不容。法国哲学家梅亚苏力排众议,不仅批判传统哲学否定关于祖始自然的陈述,无法解决祖始问题;而且试图借用电子信息及计算机科技提出关于祖始自然的陈述,示范一种研究自然的数字人文学。他不但结合人文关怀与科技计算去研究自然,而且贡献了重要的方法指引:"事实性原则"。在此原则指引下,人文关怀与自然科学及科技都只有偶然的必要性,两者可以互补不足,但不能互相取代。 相似文献
74.
早期中国文献极为关注命名及称谓的问题:例如,诸子对于"忠"这样的重要概念应如何被"谓"有各自的论述,他们透过这样的命名行为来影响其他人对此概念的理解。然而,在近现代的西方翻译之中,命名性的"谓"常被"是什么"的"是"取代。以先秦诸子如何界定"忠""孝"为例,研究者从中可以发现中国重"名"思想的诠释工具通常有三:其一是孔子、儒家或中国哲学中的"正名"学说;其二是西方修辞学中的"转谓"(paradiastole);其三是分析哲学中的说服型定义(persuasive definition)。在解读诸子典籍时,虽然上述三种工具皆有削足适履的危险,但对于诠释文本却不无启发。重新检视这三种诠释工具,除了辨认出这些工具的危险性之外,亦可透过反思来发现它们的价值。 相似文献
75.
76.
当下社区治理存在社区冲突持续不断和小区早衰等各种困境,充满挑战。为更清晰地理解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困境,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视角,通过探讨"国家-社会"关系的制度、哲学及话语三种传统建构以及个人与国家间的联系机制,可呈现出国家与社会间互相建构的关系,进而构建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公共生活转向,并发现社区、小区中存在的关系性、政治性及利益性三种公共生活。从国家与社会互构关系的角度看,多发的利益冲突理应引发相应的转型:社会冲突之所以持续是因为社区和小区中利益性公共生活的缺失,同样也是因为国家和社会制度的不健全、矛盾无法转移使得利益冲突各方持续对抗。为解决这样的困境,在建立能使利益性公共生活正常运行机制的同时,亦应随之构建出契合的配套制度,以实现社会良好运转和国家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77.
"黑格尔-马克思问题"是我们理解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关键线索。该问题的核心内涵是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问题,黑格尔首先洞见到了市民社会的反伦理倾向,并把它看作现代社会的根本难题。马克思在新的历史条件之下分两步对该问题的内涵做了进一步的深化。他先通过分析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的关系而明确断定市民社会并不同时具有伦理功能,而只有反伦理倾向;接着,又通过对市民社会内部权力关系的分析,在阶级统治的理论框架之下对市民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重新阐释。通过把市民社会概念转化为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非伦理性的判断转化为对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趋势的断定,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政治"的发展模式注定无法持存。从"黑格尔-马克思问题"出发来具体阐发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8.
王浩在评价金岳霖学术生涯时,曾经设想过一个研究计划但是没有实行,该计划实以"逻辑基础问题"为主线。金岳霖把自己庞大哲学体系的出发点归结为逻辑,但是在为逻辑建立基础的时候,遇到了"逻辑中心困境"。在晚年的哲学工作中,他接续自己早期关于逻辑基础问题的研究,认为这个问题对整个的逻辑来说太大,从而集中讨论了推论的基础问题,把推论建基在"思维的可能"和"历史的事实"之中。如果推论是逻辑的核心,那么,他的这个论题可以视为对逻辑基础问题的一个"金岳霖式"的回答。这个回答走出了他早期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既体现出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和分别,也体现出"以哲学作为一项思想上的武器,为当前国家的需要直接服务"和"以哲学作为一项专门的学问来研究,直接间接为中国在国际哲学领域内争取较高的地位"的结合。 相似文献
79.
80.
上海市户籍老年人的余寿在1998~2013年间不断延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则由1998~2008年的增长转变为2008~2013年的下降。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1998~2003年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2003~2008年则遵循"功能残障压缩模式",2008~2013年又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1998~2008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上升主要是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其中1998~2003年生活自理率的下降作用被死亡率的下降作用抵消,2003~2008年则是死亡率下降和生活自理率上升共同促进其增长。2008~2013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下降主要是由生活自理率的下降导致的,其抵消了死亡率下降带来的增长。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实施等均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动。上海2008年以来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的飞速增长可能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转变的体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