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83篇
  免费   66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管理学   11433篇
劳动科学   903篇
民族学   1443篇
人才学   2285篇
人口学   876篇
丛书文集   8436篇
理论方法论   2940篇
综合类   19989篇
社会学   10297篇
统计学   1636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397篇
  2022年   444篇
  2021年   706篇
  2020年   725篇
  2019年   985篇
  2018年   276篇
  2017年   653篇
  2016年   910篇
  2015年   1832篇
  2014年   5471篇
  2013年   4355篇
  2012年   4463篇
  2011年   5276篇
  2010年   5001篇
  2009年   4993篇
  2008年   6182篇
  2007年   3609篇
  2006年   3224篇
  2005年   2672篇
  2004年   2030篇
  2003年   1441篇
  2002年   1353篇
  2001年   1248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313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23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7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贾向桐  胡杨 《社会科学》2020,(6):138-146
在人工智能学科的兴起之初,符号主义作为其中的一个主流流派,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框架问题的出现阻碍了它的发展势头,致使符号主义逐渐走向没落。为解决框架问题,符号主义曾提出过两条主要解决路线,然而均未能成功。人们逐渐意识到,框架问题并非仅仅是一个普通技术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复杂的深层认识论问题(丹尼特)。为此,德雷福斯等主张从现象学角度对符号主义人工智能进行反思,揭示框架问题技术之外的多重内涵,只有对人类智能有了更深入的全方位理解,塞尔理想中的人工智能才有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2.
李景国 《城市》2009,(7):3-5
一:和谐的城市化“量”和“质”同样重要 人们普遍认为.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更是工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许多人还认为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科院《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认为,当农村人口数量降到全国人口的25%以下时.劳动力人均耕地增多.农村土地达到市场化要求。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将达到一定程度.农业的科技含量、服务水平和生产成本将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83.
张顺民 《城市》2009,(8):53-5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市场机制在房地产业运行和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性和房地产产品的特殊性.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无法实现房地产业的健康、持续、平稳发展.因此.加强政府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由于房地产业在我国形成的时间短.且一直处于变革过程之中.因而对于房地产业的调控管理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没有形成完整体系。本文结合天津实际.对房地产业调控管理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4.
王能洲  张婧  马仁锋 《城市》2009,(12):68-74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地铁的运输量大、便捷、快速等特点无颖使其成为城市交通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纵观世界地铁发展历史,从1863年伦敦建成第一条地铁到2000年,这138年间世界已有115个城市建成地铁共7000公里。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内,  相似文献   
85.
杜本峰  黄振霄 《人口学刊》2020,42(6):83-100
生活事件是一种重要的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应激源,压力过程模型理论提供生活事件、抑郁倾向和个体社会经济地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模式。本文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2014年和2016年数据实证分析60周岁以上老年人生活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发生种类数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短期累积效应,分析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事件与抑郁倾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生活事件影响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社会后果及机制。结果表明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影响具有短期累积效应,主要体现在事件种类数的累积效应,但事件的时间累积效应不明显。对三者关系的检验结果发现生活事件种类数的累积在老年人社会经济地位和抑郁倾向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社会经济地位在生活事件种类数和抑郁倾向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生活事件对老年人抑郁倾向的累积影响表现在扩大了不同经济地位老年人心理健康差距的社会后果。研究认为老年人生活事件对抑郁倾向影响的累积效应是老年人心理健康不平等的一个形成路径。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关键在于降低弱势老年人负性生活事件的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86.
87.
陈曲 《浙江社会科学》2020,(2):121-125+52+159
吉登斯提出的生活政治,作为一种新型政治思维,因应于晚期现代性社会转型及其结构化要求。全球化与反身性引发晚期现代性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变革,这些变革从宏观制度到微观生活,都反映出现代性所特有的不确定性,而政治与社会也并非二元分离,而是呈现出"政治社会化",由此,生活政治有理由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政治治理方法。生活政治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特征,在实践中表现为行动者的反身性参与,即社会成员积极重塑生活并为其行动担责,共同致力于晚期现代性社会团结与社会整合。  相似文献   
88.
黄玉顺 《东岳论丛》2020,(3):160-171+192
生活儒学的"内在转向"是指其本体论的转变,即从"变易本体论"转为"超越本体论"。这个转向首先解构关于"内在超越"的两个教条——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较之西方哲学的"外在超越"既是独特的、也是优越的;而还原到中国前轴心期的神圣的外在超越;最终建构一个顺应现代生活方式的、神圣性的外在超越者。  相似文献   
89.
郭美华 《东岳论丛》2020,(3):172-180
生活儒学作为一种哲学理论创构,强调生活作为本源,是爱与思(情感与领悟)同生活本身的浑融一体,其中蕴涵着以当下之行动作为真正本源的意义;而在一无所有的生活本源中,经由思而生成人和万物(主体与客体),最为重要的是重建以个体主体为本体的本体论,这是富于哲学洞见的致思进路;同时,生活儒学在哲学、生活本身与儒学的关系上,尽管皈依于儒学的价值立场,但因为其哲学进路和对于生活本身的强调,使得生活儒学具有不同于原教旨主义儒学的深刻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90.
进入新时代,病残弱势群体亟需重构社会身份以赢得社会尊重与认可。公共文化生活作为一种谦和而温馨的社会交往空间,既使重病患者能够通过团体生活中的互动与集体活动来巩固和提升对自我和群体的认可感,又让残疾人经由在积极的社会交往中展现自我而赢得的荣誉、声誉和社会尊重来重建自信与社会价值,进而使他们得以在社会身份的重构和提升中重新认识生命意义。而且他们还能在有价值的公共文化生活中实现社会身份提升和生命意义丰富之间的良性互动,并最终在社会融入中获得幸福感。于此之中,这种身份重构之文化路径的社会意义也突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