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83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21.
甲午战争前后,中国和日本都处在现代化的初级阶段,日本一直视中国为最大的竞争对手,而清政府对此并无清醒认识.北洋海军的军备方式由于受到了国内社会环境的影响,与日本的海上实力相比,长于防守、短于进攻.战争的结果并非只取决于军队实力,而与国家的发展方式相关.决定国家发展的关键在于保证改革政策得到执行的更为广泛和深刻的因素.正是这些方面的缺陷使清政府在推行其外交政策时捉襟见肘.在变换不定的国际环境中,小国可以迅速积蓄起一定的能量从而"乘势而起",大国的崛起则需要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2.
甲午战争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两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甲午战后不久,日本的学术界就开始了对甲午战争的学术研究,其间,经过近百年几代学者的研究,已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从战前战后的研究的方法、方向、学术成就上看,战前和战后的学术研究有着明显的不同。本文拟从日本战前和战后的甲午战争研究史的分析中,整理日本学术界的甲午战争研究的特点、倾向以及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分析当今研究的学术动态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中文信息》2008,(1):58-58
甲午战争博物馆是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中心内容的纪念性博物馆,馆址设在山东省威海市刘公岛清朝北洋海军提督署旧址,创建于1985年,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史料,通过文物、图片、蜡像、沙盘、模型等展览形式和影视手段,生动地再现了当年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的历史面貌。  相似文献   
24.
韩小林 《天府新论》2004,(2):104-108
《申报》对中日甲午战争的新闻报道内容多、信息量大 ,涉及当时社会各个方面 ,其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都较高 ,对国内民众的影响较大 ,为我们今天研究中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  相似文献   
25.
甲午战争之败,中国主要不是败在武器装备落后上,社会政治制度的腐败、清政府的无能是最主要的原因。而从军队看,甲午战争之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清军价值观的整体缺失错位:缺乏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清军没有形成整体协同作战能力;缺乏履行使命的意识和爱军精武的职业道德,清军没有发挥武器装备的整体性能;缺乏荣誉观念和献身精神,清军战无斗志,一触即溃。战争的失败为我们今天寻求强军之路留下了重要教训与启示。  相似文献   
26.
论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其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以来 ,由于西学东渐的影响 ,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不断地传入我国 ,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儒家文化的正统地位被打破 ,中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被解构。尤其是甲午战争后中外文化交流及转型问题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 ,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既包括人们认识的过程、观念的转变 ,也包括社会的变迁等。它打开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通路 ,并逐步引起了人们思想革命性转变以及社会的变革 ,从而也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7.
营口西炮台     
筱枫 《今日辽宁》2008,(1):76-77
营口西炮台进门的东墙壁上,白地红字写着几个大字:西炮台欢迎您走进历史。的确,这座已经沐雨栉风一个多世纪的古旧炮台,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并因其饱受战火硝烟的洗礼,而尤其令人备感深沉,犹如一个古稀老  相似文献   
28.
柯平 《东岳论丛》2004,25(3):155-158
在台湾学术界有一种论调 ,认为日本割台是台湾“被 (中国 )遗弃的历史”。而历史事实证明日本割台是蓄谋已久而且是分三步实现的 :第一步 ,利用甲午战争中国败绩之机非法“窃取”钓鱼岛 ;第二步 ,利用中日马关议和之机抢先攻占澎湖 ;第三步 ,通过《马关条约》“割台”条款完成了割台的三步曲。日本明治政府是发动侵略战争和割台的罪魁祸首 ,一些人别有用心地论证中国方面“遗弃”台湾 ,纯属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和颠倒。  相似文献   
29.
《社科纵横》2015,(11):76-79
甲午战争中北洋海军官兵心理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官兵对战争的发生和发展存在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不能把握战争的主动权;二是部分官兵在战争中的情绪管控能力较差,不良情绪得不到正确疏导反而迅速扩散;三是部分官兵战斗意志品质低下,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弱。而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晚清腐朽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影响;平时忽视军事素养和军人性格的塑造;在日常训练中缺乏有针对性的近似实战的演练;战前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和动员。  相似文献   
30.
董顺擘 《社科纵横》2014,(7):107-109
1894年11月旅顺大屠杀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面对国外舆论的批判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发动日本报纸为日军暴行进行掩盖与辩解。此时,福泽谕吉完全追随了日本的对外政策,在自己创办的《时事新报》上也做了同样的事情。其掩盖与辩解既体现了对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偏见,也说明了其在甲午战争前所主张的"文野之战"是掩盖日本侵略中国与朝鲜本质的借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