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监督性质、监督范围、监督内容和监督权限等方面显现特色。在制度运作中,还存在着制度规范设定中的矛盾,此外,在人民监督员制度与现行刑事诉讼制度衔接方面,亦有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人民监督员制度,可以从制度框架本身入手,可以加强相关的配套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33.
巩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4):66-6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司法民主监督的一种新形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因此,应尽快使人民监督员制度法律化,在监督员的选任及其职责的履行方面,尽可能淡化人民检察院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让人民监督员监督、检查司法机关的职能得以真正地发挥。 相似文献
134.
135.
正他是一名出色律师、法学博士,河南省政法委、省纪检委和省公、检、法特约监督员,省政协委员、省政府参事。他叫张树才。初识张树才参事是在三年前的一次政协会议上。当时不知谁给了一份材料,我还没来得及看,就看见旁边站着的张树才参事,顺手将材料递给了他,他看后气愤地说:太不像话了,这事我一定要管。原来,河南周口一 相似文献
136.
曾旻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6-27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的理论研究者很多,但是亲历人民监督员监督现场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其中也不乏空谈妄谈之辈。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正在试点的制度,制度设计尚未定型,试点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人民监督员则是这一过程的主角。本文采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起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具体评议过程,旨在重现人民监督员监督实况,并通过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反映人民监督员在案件监督中表现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满自信的创新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民主智慧。 相似文献
137.
谭卫利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22-23
2008年4月18日,笔者旁听了人民监督员监督一起案件:2002年7月,十五岁的犯罪嫌疑人孙某先后两次对其年仅四岁的堂妹实施了强奸,案发后畏罪潜逃。2008年,孙某向公安机关自首。公安机关提请检察院批逮,检察院经审查认为犯罪证据确实,案件事实清楚,但依据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偶尔与幼女发生性行为,情节轻微、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因而做出了不予批准逮捕的决定。监督过程中,笔者深刻地感受到法律遭遇常理时的尴尬。人民监督员向案件承办人员提问,提问集中在两个点:一是2005年相关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二是对2005年相关司法解释的条文中“未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8.
杨瑶瑶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1):9-11
“通过试点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司法改革的贡献,而通过“检校合作”等试验性司法实践模式,又是对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质性促进。该方法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与改革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但在该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试点”效应被过分放大,而相对的“非试点”或“弱试点”地区的经验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试点的光环所荫蔽,由此笔者认为,试点改革之“试点”内容应该开放灵活、博采众长,而这必须顾及试点外之经验,人民监督员这一缺乏域外经验参考、自主探索幅度和规模又如此空前的制度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39.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人民检察院体系外部和诉讼程序外部,对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的特定诉讼进行社会性监督的制度.作为根植于中国特定的社会土壤并具有鲜明特色的制度设计,人民监督员制度经过五年来的实践已经显示出其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但法律依据的缺失、体制内的运作模式、过于偏重打击犯罪忽视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的倾向等问题的存在,削弱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正当性和公信力,使其需要革新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