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7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2004年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对中国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求、方式步骤都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纲要》及其配套规范性文件的出台,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行为准则。诚信原则作为依法行政原则重要内涵之一,体现在《纲要》第三部分关于“依法行政基本要求”的相关规定当中。诚信行政是树立政府权成的关键,同时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环节。正确理解《纲要》关于诚信原则的规定,是实现依法行政目标的前提要求。《纲要》文本中的两个“行政决定”具有不同的内涵,其有关行政机关撤销、撤回、变更行政决定所要求的事由各不相同。《纲要》作为规范性文件应与其上位法——《行政许可法》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62.
在对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之功能和国外公众对委任立法的参与和我国行政相对人参与行政立法现状研究的基础上 ,可以提出建立我国行政立法听证制度之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63.
关于建立我国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的几个具体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中增设了行政诉讼中的确认无效判决,但不能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无效行政行为制度.目前,中国统一行政程序法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行政诉讼法的全面修正也正在提上议事日程.确立无效行政行为的确认标准和种类,明确无效行政行为的法律后果以及建立独立的确认无效诉讼制度应当分别成为未来行政程序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4.
论行政程序对行政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核心问题,它适应了行政权不断扩张的需要,适应了行政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和行政效率原则的要求,可以有效地弥补法治的局限性。然而,在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其滥用也是不争的事实,这不仅影响和损害了行政主体的形象,也助长了官僚作风和特权思想,导致形式上合法的腐败越来越多,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行政实体法在授予行政主体自由裁量权后,其本身是无法有效控制其不被滥用的,而行政程序则可以在行政自由裁量权行使之初和过程中控制其行为趋于合理,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5.
行政第三人是从广义的行政相对人中分离出来的概念,与狭义的行政相对人和行政诉讼第三人都存在明显的区别。行政第三人的主要类型包括相邻权人、竞争权人、受害人、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等。对行政第三人的事前救济,就是通过通知、听证、回避、说明理由等行政程序制度来保护其权利;事后救济则包括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以及要求行政赔偿或行政补偿。  相似文献   
66.
关于公务行为认定方法的讨论研究由来已久,但至今未形成一个有力的通说。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过去学者都落脚于公务行为实质标准的研究,试图为公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划一条明确的界限,结果导致利益的保护无法兼顾。笔者提出行政公务行为认定的“二分法”,即分别从行为人的角度和行为相对方的角度提出行政公务行为的不同认定方法,希望做到兼顾各方利益并能够合理地解决公务行为与个人行为界限模糊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67.
行政相对人权利系统的传统构造,要么不能做到从行政法的个性角度保持内容上的完整性,要么缺乏动态联系并使逻辑关系显得不够严密。因此,应该重塑行政相对人的权利系统,将行政相对人的权利划分为自主性权利、请求性权利、沟通性权利、参与性权利、救济性权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展开。  相似文献   
68.
付琛瑜 《社科纵横》2006,21(2):71-73
行政不作为从性质上可分为合法行政不作为和违法行政不作为。违法行政不作为的行政主体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从性质上界定违法行政不作为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司法实践中应分清违法行政不作为与行政主体不履行法定职责的关系,明确违法行政不作为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9.
<正>一、行政复议制度本身存在的问题(人对制度的认识、制度本身的缺陷行政复议就其本质而言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行为,是上级行政机关发现并纠正下级行政机关错误的行为。保护私权利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现行的《行政复议法》仅仅实施数年就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据国家信访局统计,2003年国家信访局受理群众信访量与2002年相比上升14%……中央和国家机关受理群众信访量上升如果不尽快修  相似文献   
70.
正在我国的民法体系中,善意取得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制度,同时也可以看做是随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客观需要而存在的一种交易原则。善意取得的确定对目前善意交易相对人保护、市场交易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秩序维护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民法体系中确定善意取得的重要经济和社会意义。因此对我国民法体系下善意取得制度进行讨论,无论是从法律体系的完善,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