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2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麦穗 《金色年华》2008,(10):14-14
一个导师带了两个研究生,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导师带他们参观了一家著名的大企业。看后,导师分别问他们看到了什么。学生甲说,看到了豪华办公楼,舒适的公寓,宽敞洁净的餐厅.如果能留在这里工作,他将会十分满意:学生乙说,  相似文献   
102.
“美国是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我们在加深和美国人民的友谊的同时,虚心请教,加强学习!这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的使命!”国家外国专家局出国培训管理司的负责人在“中央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中长期培训”项目预培训会上强调说,“你们到的学校是美国最好的学校之一,美国的强大和美国的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03.
不能忘却的《红字》:霍桑的清教主义紧箍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主义不是霍桑所笃信的宗教信仰,却对他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清教主义是霍桑认识人类和社会的理论武器。而《红字》正是他捧奉给世人的一部清教主义特色的警世恒言。在这部小说中,霍桑用清教主义的眼光看待美国的经济腾飞和刚拉开帷幕的美国梦,他警告世人,社会的发展并不能代表人性的新生。  相似文献   
104.
《东西南北》2009,(4):10-11
尊敬的校长,老师们,同学们: 今天外边下着大雪,天气严寒,但是我的心是热的。我早已盼望在剑桥同老师、同学们见面,互相交流。现在正是金融危机的严冬季节,但是我看到年轻人,仿佛看到了春天,看到了光明和未来。因为我坚信,知识的力量,年轻人的勇气,是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整个世界的命运。一篇好的演讲应该是不加修饰的。用心说话,讲真话,这就是演讲的实质。我希望我的演讲能够给老师、同学们思想以启迪。你们能够记住其中一两句话,那我也就满足了。  相似文献   
105.
闫晗 《决策探索》2010,(19):87-87
城镇户口没有用了,卖掉的老屋周围要修火车站,房价飙升,至于股市……所以,我谨小慎微的老爸老妈省吃俭用了一辈子,依旧是穷人。在爷爷的故事里,我们家门庭荣耀,充满奇珍异宝。因为爷爷的爷爷、太爷爷都是清朝的秀才,家里有很多古书字画贵重药材之类——当然,这些东西都等不到我的出生。  相似文献   
106.
益普索营销研究消费品行业是益普索全球的专业研究领域,致力于帮助客户通过创新发展业务。  相似文献   
107.
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临黄山视察,并发表高瞻远瞩、思想深邃的谈话,到今年7月11日至16日,已整整三十年!邓小平是在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之后,来黄山视察的。伟人的眼光和战略家的思维总是超前的。早在1978、1979这两年,邓小平就一直在勾画中国改革开放的蓝图。从1978年10月到1979年7月,邓小平连续五次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发展中国旅游业这个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思路和想法,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旅游经济思想(这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8.
109.
用较长的历史眼光来看,这两年群体事件仍保持在广义社会运动的"初始状态"阶段。行动者认同既有社会体制,但使用体制外的手段表达诉求,借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预计在今后,群体事件的组织化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抽象诉求会越来越多。对群体事件的这种发展趋势,要有足够的准备,要适应民众公开表达诉求,要在中小型群体事件频发的局势中学会社会管理和执政。  相似文献   
110.
"疑古"派的学术理路是以批判为宗旨,打通古今障壁,填平雅俗鸿沟,辨析史料一史书,区分其真伪,勘定其价值,厘清"层累地造成的古史"的来龙去脉,还历代"古史观"的本来面目."疑古"派不是天外来客,其学术理路自有长久深厚的历史渊源.它高扬批判精神的大旗,打倒偶像,是中国史学"辨伪"传统与"五四"时代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疑古"派自认古史的"建设"不是创造,而是"恢复"其本来面目,而"破坏"只等于扫除尘障.破坏与建设是一事的两面."疑古"派超越古代辨伪传统,直接从丰厚的民俗文化中获得鲜活的资料、分析的逻辑和思维的灵感.就"疑古"派的"故事眼光"与"民俗视角"而论,它之所"疑",直指"学者们编定的古史"."疑古"派在史料学层面的"辨伪",价值判断标准并非一味破坏、打倒,其精髓正所谓"不立一真,惟穷流变"."疑古"派的具体研究成果或被超越,但其学术理路却与名山事业一道永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