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历史上督邮一职权责很重,选拔标准很高,督邮官员绝大多数都有正面的声誉;陶渊明曾祖陶侃曾任督邮并被骂为小人,而晋代士人为祖先避讳甚严;文献中似乎能证明督邮人格较低、声誉不好的史实其实都另有原因,不能作为相关的证据。所以,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乃事出传闻,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2.
交通部与民初的邮权统一政策述评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有关交通部的民初邮权统一政策这一课题,目前学界尚乏专文探究.交通部统一民初邮权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邮驿之争--驿站的裁撤问题,仅仅两年多的时间就告成功;二是官民之争--民信局的衰落,交通部借助政府资源和行政力量排挤民信局,竞争取得了胜利;三是华洋之争--官邮与"客邮",取得了进步,但不彻底.总体而论,自民国初年交通部管理邮政以来,对传统的信息交换系统如驿站、民信局进行裁撤,对客邮予以打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华邮权的统一,极大地推动了民初我国邮政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3.
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初期,中共党、政、军各机关均建立了独立的交通组织,担负着各自系统内的交通联络任务。与此同时,具备普遍性和群众性特点的报刊发行网也在太行根据地广泛建立起来。随着根据地政治、军事形势的逐步稳定,中共的政权建设也不断加强,推动这些分散的交通组织集中起来,并与发行网相互融合,实现了交通工作的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民邮业务得以拓展,有资寄递开始实行。民邮业务的开办不仅为根据地广大军民的通信权益提供了重要保障,而且对交通工作的建设以及根据地各项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54.
客邮是近代列强在中国所办的邮政,它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中国邮政的发展,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但是 客邮在客观上对国邮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国邮一方面与之妥协,另一方面又不断与之竞争、斗争, 最终迫使客邮撤离。福建地区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全国的缩影。  相似文献   
55.
略论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赫德是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外国人。本文从赫德与晚清中国国家邮政关系出发,探讨赫德对晚清国家邮政创办的作用、影响,以及赫德对中国加入万国邮联和禁阻客邮的消极态度,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赫德在中国近代国家邮政史上的特殊地位和殖民面貌。  相似文献   
56.
鸦片战争前,广州和澳门成为英国来华人士的商贸中心和居住地,政治外交?商贸往来?文化交流?生活后勤等各种动因促使了英国客邮的萌芽与发展?与此同时,英国客邮邮资的变动与中英邮路的变化?英国邮政的扩张?珠江流域民信局的萌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不仅反映了英国在华客邮逐渐发展壮大的过程,而且揭示了中英贸易关系的深层次变化?  相似文献   
57.
里耶秦简中的"除邮人"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考察里耶秦简中的"除邮人"简,探讨了秦代官府文书的传递方式和当时的邮驿制度。秦代邮人由邮所在乡的乡啬夫从当地平民中选用,并由县令或县尉批准。邮设置在交通要道,只负责传递制书、急书等重要官府文书。张家山汉简中每一邮的邮人数量、邮与邮之间的距离等,都有具体规定,应当是继承秦代的制度。  相似文献   
58.
59.
“客邮”是带有鲜明殖民性与一定进步性的邮政机构,其在信息传递、物品传送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客邮”文化。而文化是民族发展的根基,将“客邮”文化与文化自觉放在同一时代背景、同一研究视角下,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对于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