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76篇
  免费   1237篇
  国内免费   747篇
管理学   41440篇
劳动科学   2979篇
民族学   1080篇
人才学   6782篇
人口学   1655篇
丛书文集   14374篇
理论方法论   5562篇
综合类   41910篇
社会学   11650篇
统计学   3728篇
  2024年   433篇
  2023年   1504篇
  2022年   1674篇
  2021年   1733篇
  2020年   1762篇
  2019年   2669篇
  2018年   592篇
  2017年   1500篇
  2016年   2307篇
  2015年   3939篇
  2014年   12904篇
  2013年   10672篇
  2012年   10737篇
  2011年   11550篇
  2010年   9232篇
  2009年   10121篇
  2008年   9010篇
  2007年   5871篇
  2006年   5321篇
  2005年   5329篇
  2004年   4628篇
  2003年   4883篇
  2002年   3714篇
  2001年   3115篇
  2000年   2457篇
  1999年   1087篇
  1998年   522篇
  1997年   411篇
  1996年   312篇
  1995年   252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1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2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材,对于建设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高质量教材体系,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教材建设百年来经历了从“沉寂”到“复兴”的曲折发展历程,反映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既是一种注重文化传承与精神引领的知识建构,也是一种凝聚文化教育合力的协同发展。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向,探索教材基于新时代语境的现代化诠释、基于全球化语境的本土化编写的发展向度,塑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形象,开发数字教材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融入教材。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建设也应强化规范意识,积极规避“人文关怀式微”的价值危机、“学科视野窄化”的认识误区、“教材泛德育化”的理念偏差以及“教育逻辑缺失”的路向偏移等失范问题,增强责任之心,勇于担当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固本与创新中肩负起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92.
教学策略由学科知识、教学知识、学生心理引导和教学监控等条件性知识以及教师教学经验、反思、行为习惯等组成,具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特征。其中知识部分属于学科教学知识(PCK)范畴,具有情境性和多种知识融合的特征。学科教学知识的“特殊整合”,不仅需要相应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还需要情境性教学经验。然而,中小学教师有经验缺理论、高校教师有理论没经验的问题普遍存在,形成教学策略与教学行为之间双向转化的瓶颈。为此,大学和中小学教师需要以外部利益驱动构建协同共创平台,在相同教学旨趣吸引下组成优势互补的研发团队,形成突破教学策略转化瓶颈的分层赋能与共创机制。“大学―中小学”(“U-S”)协同共创,应注重从教学策略理论知识传授到教师教学行为转变、从学习名师经验及其教学策略创新到新教学策略文本形成的转化与共创过程,形成特色鲜明的学科教学策略知识,将其以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知识形式融入师范生实训教学,进而实现对现有学科教学知识的新突破。只有构建“U-S”共同体,协同实现教学策略的“理—实”双向共创,才能赋予教学策略以“内容、形式和旨趣”三个维度的理论和实践生命力,才能发挥双方优势,形成规模更大的教学策略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993.
近年来,我国婴幼儿托育服务标准规范建设进程较快,当前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但由于长期以来标准规范建设比较缓 慢、推进机制不健全等客观因素制约,当前婴幼儿托育服务在通用基础标准规范方面整体滞后,婴幼儿安全照护和权益保障标准 规范方面仍存短板,监管和人员标准规范方面较弱等问题。根据托育标准规范体系现状,结合托育服务发展需求,当前亟需建立 托育服务标准规范体系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快通用基础标准规范研制,促进服务提供标准规范的健全,补足支持保障标准规 范的短板,进而完善标准规范框架体系,推动各类标准规范的兼容,进而为婴幼儿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994.
生鲜产品具有强时效、低残值、高随机的特点。为综合了解生鲜产品企业的优化决策及其供应链的契约协调,采用文献归纳法,综述生鲜产品的易逝性刻画方法、生鲜企业的优化决策模型、以及渠道契约协调机制,并分析进一步可以拓展的研究方向。拓展建议有三点,一是将市场或消费者因素纳入变质率函数;二是寻找全链保鲜投入和终端货架服务与成本效益的均衡点:三是设计兼具收益共享和成本分担功能的契约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庞大的潜在出行障碍人群,推进交通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意义重大.目前,我国无障碍出行政策制度体系和相关标准规范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出行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持续提升,示范引领不断加强.但是,仍存在法规政策体系层级有待提高,相关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多部门协同机制有待健全,出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国实际,进一步推进交通适老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应重塑行业价值理念,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完善政策规划体系,强化标准引领,突出科技赋能,加强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996.
政府绩效评价是政府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政府绩效进行考核评价的过程。由于我国政府绩效评价起步较晚,部分地方还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问题,绩效考核结果的导向作用不强,成本核算成为提升政府绩效的核心。因此,文章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对政府绩效进行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教育科技、资源环境、成本管理、公共服务六大方面构建基于成本核算的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将其应用于H市政府的绩效评价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也有助于推进我国政府绩效评价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7.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经济水平正在不断提升.但是在利益的引导与驱动下,地方政府很多时候各自为政,比如地方保护、重复建设、区域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等问题,这些都极大阻碍并且影响了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展.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区域政府需要在制度及政策两方面进行改进与调整,从而加强区域经济管理水平,以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由于受各高校办学规模、地区经济以及原档案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档案工作依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较低,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因此,高校档案工作应从强化档案意识、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加快档案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发和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99.
协同治理作为一门后新公共管理时期兴起的交叉理论,在解决公共事务碎片化、网络化等问题上卓有成效。为更直观把握国内协同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梳理这一交叉理论的研究脉络,综合运用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工具CiteSpace.5.8.R2,对CSSCI数据库(2001—2021)中1,876篇国内协同治理研究文献进行数据源分析,并基于此分析协同治理的未来趋势。通过绘制、解读研究演化路径图谱、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谱、关键词突现图谱等知识图谱,发现国内协同治理研究经过了概念引入、路径建构、创新运用三大阶段,当前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治理结构优化、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随着公共事务现代性、复杂性的增强,社会治理协同网络建构、府际协同创新、公共危机和环境污染等议题的研究热度预计将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000.
事物与事物之间及其内外边界的存在,使管理、无边界管理进入公众的视野。价值观管理曾以文化浸润方式存在和运行于我国农村社区,而今这个优势却因乡村传统价值观念衰微而渐失,新型农村社区之兴起,凸显出有别于传统农村社区的"社区"元素和"居民"特征,不仅要重拾价值观管理的传统优势,而且要直面供给与需求关系脆化、内化与外化矛盾交织、同一与差异反映分殊、当下与未来目标更替等问题,社区居民须以社区化和社会化为目标,展开其"人化"过程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开放性治理环境中,无边界价值观管理所涉及的人的需要、利益、情感及发展等基本问题,由隐性走向显性、从单一走向多维,要破除诸多边界障碍,形成价值取向、话语建构、实践方式、目标实现等方面的治理旨趣。同时,促进社区居民将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历史积淀和生活经验,内化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外化为实践理性和参与能力,从而形塑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