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40篇
社会学   104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未明 《山西老年》2013,(2):17-17
1972年冬,为了表现好,我决定在插队的村里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的祭灶日子。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家家都要煮些肉。那天,生产队的五保户赵大妈祭过灶神,就喊我去啃肉骨头。这对几个月吃不到肉的我来说,那实在是太解馋了。我除了大啃肉骨头,还一连喝了好几碗肉汤,连肉渣子都吞了下去。大年三十,我到生产队长家吃年夜饭,第一次喝到了村民自酿的白酒。那纯粹就是喝酒精。老乡们  相似文献   
72.
红丽 《山西老年》2013,(3):16-16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1962年被正式列入国家计划的。而它的缘起,却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1953年1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组织高小毕业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主要是针对当时高小毕业生升学难和城市就业难的问题,动员家居农村的青年回农村参加生产。这成为日后上山下乡运动的先声。1955年9月,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按语中指出"全国合作化,需  相似文献   
73.
49年前,我们53名阳泉市的知识青年,为响应党的号召,到寿阳县羊头崖公社南寺庄村插队落户,组成了山庄的第58户人家。整整七年,我们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洒在了这片黄土地上。我当年插队的地方是个小山庄,老支书马润生是村里公认的大好人。村里不管发生什么事,大多  相似文献   
74.
回望知青     
熊蕾 《中华魂》2013,(7):58-59
2011年7月,我在离开北大荒农场将近40年之后,第二次回去看望当年令我们爱恨交加的"第二故乡"——黑龙江饶河红旗岭农场。和我们1994年第一次回来有些不一样的是,认识的老职工、老领导,很多已经辞世,而现在的各层领导,很多是我们走时还在襁褓中的农场职工子弟。然而和第一次回来一样,农场的老职工们几乎排着队要请吃饭,而那些素不相识的新一代农场人,也一样热情。那股浓浓的亲情,真是醉人。那一天中午,农场的老年科技工作者协会请我们一行吃饭。  相似文献   
75.
王小波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重要的作家之一,以其戏谑的、私人化的语言表达,富有逻辑、哲思的智者精神世界,创作出了一系列值得多维度品鉴的文学作品.王小波的作品大多以知青经历作为创作土壤,但是他作品中展现的精神质地又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常识下对知青文学精神内涵的认知,超出了知青文学中常有的压抑苦闷与迷茫反思的命题,他用其有限的创作塑造了无限的思维空间,向人们展现了其特有的自我"精神家园".《黄金时代》是王小波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在知青文学这一母题下呈现独特影像的作品.  相似文献   
76.
受湖南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厅的推荐,湖南知青艺术团代表湖南赴重庆参加由文化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重庆)中华红歌会"汇演。他们经过半决赛和决赛的奋力拼搏,终于力克群雄,勇夺金奖,又一次为湖南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77.
1973年我在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宝东公社乌兰大队当知青,这年12月份,领导决定让我们回天津探亲。那次回家途中所经历的真情故事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仍像电影一幕幕浮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78.
1975年,我下乡到辽宁省台安县新开公社六间大队,当了一名知青,先在小队当保管员,后到学校代课。因为爱好文艺创作,所以经常给县文化馆投稿。我是本县从县城下乡到本县农村的当地知青,家就在台安县文化馆的前面,只一墙之隔,人都很熟,到礼拜天和节假日,我回家便去县文化馆。  相似文献   
79.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天津知识青年长征队徒步一千多公里来到山西最南端的平陆县穷困山区毛家山插队落户,他们的事迹当时闻名全国。那时,我还在平陆县文化馆工作,应山西省出版社约稿,要求我画一套《战斗在毛家山的知识青年》组画。为此,1970年8月的一天,我来到毛家山采访,找素材,正遇上第二天全体知青要到几十里外的黄家庄原始森林去背树。翌日,我和毛家山的知青半夜三点起床,早饭后一起去黄家庄,赶到时已中午12点了。这里山高路远,沟壑纵横,山路崎岖,路途艰难。因为交通不便,当地人很少出门,据说许多人还没见过汽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见过。任何交通工具在这里  相似文献   
80.
汪斋 《山西老年》2013,(9):23-23
一个冬天的早晨,大雪封门,无需出工,已经上午10点多钟了,我们几个知青贪恋被窝里的温暖,赖在床上。这时一个青年人走进我们的房间,矮矮的,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头戴当时最时髦的绿色军帽,显得英气勃勃,他进门就大声喊道:你们好舒服呀!这位不速之客就是我插队所在大队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长,他拜访的目的就是网罗知青中的文艺骨干,趁着农闲把宣传队搞起来。有些知青插队后很少出工干农活,大多是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干些所谓的杂事,如当老师,当记工员,当材料员,当林场护林员等等。我们几个要好的同学插队后一直搞宣传,那时农村还在搞红海洋,家家户户,门前门后,墙壁上都要刷标语,写口号,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文化大革命。由于我们会写美术字,因而还被公社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