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5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893篇
劳动科学   105篇
民族学   32篇
人才学   164篇
人口学   40篇
丛书文集   485篇
理论方法论   204篇
综合类   1836篇
社会学   711篇
统计学   215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261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63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178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基于贵州省多个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妇女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多重中介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 压力知觉显著负向影响搬迁妇女的生活满意度;领悟社会支持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社交回避以及苦恼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中介作用;领悟社会支持和社交回避以及苦恼在压力知觉与生活满意度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这些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政策启示:通过强化安置社区政策宣传和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升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并控制好社交回避与苦恼等焦虑情绪,可以有效减轻压力知觉对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妇女生活满意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2.
“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我国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围绕居民碳普惠这一当前“双碳”背景下的热点研究问题,从居民碳普惠的概念、内涵、作用与意义三个视角分别展开分析,提出了对绿色支付、居民碳普惠的定义,在此基础上对居民碳普惠的框架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居民碳普惠“一体两翼”的框架体系,并对我国居民碳普惠发展的五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从区域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强度之间的关系出发,设定区域人均GDP收敛模型和能源消费强度与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模型,来分析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的收敛情况以及中部、西部和东部省份的能源消费强度与人均GDP差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均呈上升趋势,但在能源消费强度方面都呈下降趋势;能源消费强度与经济的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高于中部地区;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区的人均GDP发展水平存在GDP的绝对收敛;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是发散的,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强度差异则是收敛的。结果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要考虑能源禀赋和传统工业的发展现状,针对碳排放量依然较大的地区,要采用能源利用效率较高的相关技术和发展相关产业,减少碳排放以争取尽快实现碳中和。  相似文献   
44.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5.
建筑业正面临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技术创新缺乏和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双碳”目标对建筑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绿色建造的构想、发展和塑造是建筑业践行绿色低碳目标的重要途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绿色建造经历了萌芽、发现、重视和塑造的政策变迁阶段。绿色建造的逻辑观念由注重经济增长转向生态保护,选择偏好由建造成果转向低碳建造,技术手段由传统粗放转向信息创新。通过塑造“双碳”目标下绿色建造的“政策变迁—复合层次—集成路径”逻辑框架,转型升级绿色建造的特征属性、“4R”原则和目标维度,重塑新时代绿色建造的理念及其实践方案,为高效发展绿色建造低碳理念和协同绿色建造全产业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6.
依托数字普惠金融实现农业"双碳"目标是可行的数字化路径。利用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验证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担起农业碳减排"重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降低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运用解释变量替代法、面板分位数回归和工具变量法进行估计后,结果依然稳健。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民创业效应和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实现,而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但效应大小存在差异;相较于"胡焕庸线"以西地区,该线以东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农业碳减排效应,侧面反映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碳减排效应还未突破"胡焕庸线";与粮食主产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在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更显著。  相似文献   
47.
为应对气候危机而开启的绿色转型可能对社会正义造成不良影响。中国是一个碳密集型产业大国,再加之初始禀赋不平等的复杂因素,其在绿色转型过程中社会正义必然面临风险。公正过渡作为一项正义原则已被纳入全球绿色转型规制体系当中,联合国、区域性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在公正过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中国绿色转型要想取得成功,也应建立公正过渡机制,在效率与正义的平衡中确立民生保障理念,采取转型能力识别与类型化精准应对的规制策略,设立公正过渡基金,建立公正过渡综合管理部门,完善公正过渡的监管机制,完善公正过渡的制度体系,为世界的绿色转型贡献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48.
基于市场演进的视角,结合传统生态智慧、数量型经济增长理论和生态文明思想,文章揭示了"双碳"目标下农业转型的理论渊源,进而分析了农业转型面临的"薄市场"挑战及其成因,提出了依托市场机制驱动农业转型的可行路径。研究认为,按照"双碳"目标要求,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下,农业既要通过减排和增汇减缓气候变化,又要增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尽早关注农业转型可以防范"吉登斯悖论",并降低"双碳"目标实现的社会成本。然而,农业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存在价格生成困境,需要通过构建多元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农业低碳生产的成本投入与收益获取在边际上维持均衡,并使得以低碳农业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价值与经济社会其他部门的"价值"相均衡。  相似文献   
49.
本文叙述了高Si/C高强度灰铸铁中碳、硅元素存在的形式及其对结晶过程的影响。试验表明,当碳当量一定时,随着Si/C的升高,初生奥氏体枝晶数量增多并且细化和强化,从而构成了强度的基础。该铸铁的强度模式应为“初生奥氏+共晶团”。本文对E型石墨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0.
冯慧 《决策探索》2005,(7):64-65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重要工作,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渐完善,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入司法程序处理的案件和涉法信访的数量明显增多。这既是人民群众法制意识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体现,同时又反映出司法机关在执法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量的涉法越级上访、群体上访,不仅增加了上访群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而且给各级国家机关、司法机关增加了工作压力,影响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甚至损害了党委、政府和司法机关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