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根据自然多样性理论,自然资源管理中涉及的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多样性等都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恢复与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反映了地球表层的自然特征、空间结构以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交互耦合关系,是自然多样性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多样性相互影响、互相依赖,通过自然界的碳循环而交互耦合,共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从而提升自然资源碳汇潜力。国际上通行的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正是自然多样性理论促进碳汇潜力提升的有效实践。要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中借鉴生物多样性补偿的方案理念、实施范围、利益相关者和技术推广方法,通过制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和多方共赢的市场化方案、优先在特殊及重点区域中试行生物多样性补偿制度、探索并推广BECCS方法等方式,助力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与修复,提高自然资源碳汇潜力。  相似文献   
112.
113.
杨柳青青 《民族研究》2023,(4):20-30+135
本文基于灰色预测法,对民族地区减排潜力进行预测评估和动态分析,指出民族地区实现碳达峰目标的挑战和机遇,并据此提出民族地区碳达峰目标的推进方案。研究发现:(1)多数省区碳排放总量预计将呈现持续性增长态势,其中内蒙古、新疆增幅较大。(2)多数省区碳排放强度呈下降趋势且能在2030年前满足碳达峰的强度要求,仅内蒙古和新疆出现小幅上涨,由此说明,民族地区的排放效率不断提高,排放量总量增加为经济发展导致的能源需求拉动。(3)所有省区均存在能源输出且化石能源初始比例较高,因此多数省区呈现较高排放转出状态。但随着清洁能源跨区输出,转出能源增加但转出碳排放逐步下降。(4)内蒙古和新疆碳汇来源广泛且数量可观,广西、贵州和云南森林碳汇丰富,青海湿地碳汇突出,宁夏碳汇总量较低。针对碳达峰问题,民族地区面临能源需求尚未达峰,碳转移问题严重,生态红利释放不足等诸多挑战。建议民族地区立足比较优势,从新能源跨区合作、生态固碳增汇和低碳零碳产业集约化发展等方面入手,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4.
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是在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但其与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比较更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这也注定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的发展还处于政策推进的层面,从政策推进向法律规制的转向,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就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发展现状来看,确立项目的准入标准和建立碳汇强制交易制度是其法律规制的两大主要问题,也是非京都规则森林碳汇项目健康有序发展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5.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不可持续,低碳经济发展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途径。低碳经济是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对企业营销的新要求是:符合环保和减排、节能和节约资源、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低碳经济需要政府对企业营销活动的政策支持和法律约束:制定激励的财政政策、开发低碳技术供企业使用、建立碳交易市场、制定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实行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开展低碳营销应树立开展低碳营销的新理念;坚持优先满足低碳经济,然后再考虑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原则;要淘汰落后技术,优先使用和开发低碳技术;实施低碳4P策略。  相似文献   
116.
中国蓝碳市场建设的理论同构与法律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吸收汇,我国对蓝色碳汇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光明前景。一方面,蓝色碳汇的科学认知,生态系统服务付费的引入,以及气候责任理念的发展,为蓝碳市场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域外国家对蓝碳标准和市场规则的初步探索,也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借鉴。我国完全可以将蓝碳市场纳入到国家统一碳排放交易制度体系建设中,在法律路径上,有针对性采取融合型、专项型和地方推进的多维立法模式,构建蓝碳市场立法与国际环境条约以及我国其他相关法律的协调机制,并着重完善蓝碳市场建设中碳汇核算与核证、环境影响评价、市场交易和监管等关键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7.
近年我国城市建筑拆除产生大量废旧建筑材料,因难以回收利用而被填埋处理,也由此引发一系列诸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占用土地的危害。废旧材料循环利用可避免不必要的生产过程,从源头上降低建筑材料产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目前国际前沿的建筑拆解技术可以替代建筑拆毁方式,是以最大限度回收利用材料为目标的系统化建筑拆除。通过制定细致严格的拆解计划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不断提高材料利用率,使建筑拆解获得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而碳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将相除各种障碍,为废旧建筑材料拓展一条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8.
温室气体成因认知正在经历着由单一的高度经济活动成因向"泛温室气体成因"的转化,与此同时,《京都议定书》的二元机制也有向单一的减排机制转化的趋势。这两个趋势并行发展,对气候变化问题认知和对策路径提出了挑战。成因的多元化要求应对机制的多元化。实现的路径是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导,在重视减排的同时,加强增汇机制的作用,并且应增加水循环改善这一新的机制要素,形成减排—增汇—治水的三元应对机制。减排的主要对象依然是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等碳汇潜力巨大、水循环影响力巨大的国家,则要通过生态保护建设增加碳汇,并加强水利建设改善水循环,加强和培育自然力碳循环和水循环对温室效应的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9.
草原碳汇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而良好的外部环境又依赖于完善的政策体系,因此发展草原碳汇必须通过完善草原碳汇发展的机制和政策,从而实现草原碳汇体系的有效运行。本文将从强制性政策、自愿性政策与混合性政策三个政策角度出发,针对中国草原碳汇政策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构建支持草原碳汇发展的政策体系的相关建议,为草原碳汇早日在我国顺利发展提供必要的政策保障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0.
草原碳汇作为新时期缓解全球变暖方式的重要性逐渐被公众所重视,但现实是大部分排污或开垦企业仍固守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没有压力和动力探求整个草原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和其碳汇价值的发挥,政府应承担首当其冲的责任。本文利用一定条件下企业是否治污与政府是否进行规制的博弈关系,寻求混合策略的最优组合,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