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60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5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9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536篇
社会学   37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随着阶级社会的发展,中国古代礼仪教育逐渐得到重视,礼仪教育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孔子的"不学礼,无以立"和周公的"制礼作乐"都对"礼"做出了说明。中国传统礼仪教育中蕴藏着广泛而丰富的内容。本文结合礼仪的起源和礼仪教育的现状,分析了礼仪教育的传统意蕴,并对其现代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2.
曲礼三千     
中国古代有关社会交往的规则,经过漫长的历史积累,到了周代已经十分完备,据说有“经礼三百,曲礼三千”,这套礼仪规范几乎涉及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这套礼制已经近乎完美,所以备受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称赞。生活在春秋晚年的孔子常常说, 周代的礼制“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由于春秋以后礼崩乐坏,周代的礼制究竟规定了什么,我们至今已经很难得其详细,不过,战国时期儒家的门人弟子根据他们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曲礼》,在这篇文论中,详细委曲地对周代的礼仪制度做了说明,通过这篇著作,使我们能够得知周代礼仪制度的梗概。《曲礼》的作者一开篇就讨论了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3.
中方酒歌是流行于湖南中方县的一种礼仪歌曲,属汉民族民间歌曲类.中方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南部,怀化市中部,但是其酒歌文化却非常悠久、独特,本文作者站在礼仪文化的视域下来探析一下湖南中方酒歌的历史渊源及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4.
王海鹏 《兰州学刊》2009,(3):215-216
清初“礼仪之争”既是中西两种不同性质文化的斗争,同时也包含着基督教与中国社会风俗的冲突。随着“礼仪之争”的深入,基督教“伤风败俗”的观念不仅被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而且成为官绅士人反教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5.
巴黎外方传教会对中国礼仪的态度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对丧葬的问题上。该传教会坚定的执行和实践罗马教廷关于禁止中国礼仪的敕令,不仅是天主教排他性的表现,更是为了适应当时恶劣的传教环境。  相似文献   
46.
礼仪教育,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容纳意识、尊重意识、悦纳他人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礼仪教育、规范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谐,因此,高校要通过教育引导、行为规范、文化渗透等渠道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态、得体风度、高雅气质的高素质人才,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7.
中国古代礼仪是在原始社会风俗和礼仪的基础上由人类继承并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就单项礼仪来看,都可以从原始习俗中觅得其踪迹:冠礼是由氏族社会的成丁礼演化而来,婚礼则是经过了后世的改造而形成的,而丧礼是保留原始文化最多的领域。本文以我国古代的冠礼、婚礼和丧礼为例,分析其中隐含的原始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48.
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 男子向女子求婚,称“下茶”,女方受聘茶礼,称“受茶”,即成为合法婚姻.如女子再受聘他人,会被斥为“吃两家茶”,为世俗不齿. 旧时在江浙一带,将整个婚姻礼仪总称为“三茶六礼”.其中“三茶”,即为订婚时“下茶”,结婚时“定茶”,同房时“合茶”.也有将“提亲、相亲、入洞房”的三次沏茶合称“三茶”.  相似文献   
49.
朱熹“祝告先圣”的礼仪实践,为理解儒者的精神生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文本”。要诠释这一“文本”的深层意涵,应呈现其结构要素,聚焦于揭示礼仪实践中的意义经验。“祝告先圣”这一礼仪行为,涉及朱熹的三个基本信念:祭祀、祈祷与先圣。朱熹相信,祭祀是与祭祀对象的真实“感通”,祈祷是安顿自身情感并“悔过迁善”的精神活动,先圣则是道学事业的神圣“原型”。“祝告先圣”是朱熹遭遇“先圣之灵”的当下时刻,会在对自身的反省和观照中实现生命的超越和转化,具有深刻的精神性意涵。朱熹“先圣祝文”中充满敬畏、谦卑和懊悔的语词,正是这种精神活动的外化表达。因而,对朱熹来说,先圣作为“道”的象征,成为“神圣”介入其生活的基本方式。从思想与生活交织互动的角度对这一“文本”的分析,可以为如何更深入探究儒家传统的精神特质及其落实,提供视角上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50.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第一、二产业,而是慢慢地倾向于第三产业,全国第三产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空中乘务专业是高校的新增专业,形体与礼仪成为空中乘务专业的核心课程。这就要求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对形体和礼仪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