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83篇
社会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由于受社会和传统道德观念的影响 ,内战后的美国南方把妇女的贞操看得至高无上 ,女人被看成是一切罪恶的渊薮和中心、男人的附属品和影子、男人生儿育女的机器和男人实现宏伟蓝图的工具。本文从美国南方社会历史的角度出发 ,对福克纳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2.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父亲的专制,杰弗逊小镇的保守、矛盾,以及时代的错位造就了爱米莉的畸变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23.
张晓毓 《社科纵横》2006,21(12):187-188
本文以解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威廉.福克纳的作品《八月之光》。这部双线小说通过乔.克里斯默斯的故事解构了种族主义观念;以莉娜等人的故事,解构了清教主义的道德观念。由于美国的种族主义受到清教神学的支持,所以批判的目标最终指向了加尔文清教主义传统。福克纳对传统的解构来自于他的人道主义思想,而基督教的影响使他既置疑找到出路的可能,又对人类满怀信心。  相似文献   
24.
分析了威廉&#183;福克纳的著名小说《八月之光》中几个重要人物的共同点——都是孤独者。从而揭示了《八月之光》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思想:思想和时代的重负能左右人的命运。人必须走出自我禁锢,自我封闭的圈子,才能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八月之光》中的这一主题与现代社会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小说<八月之光>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是一位十分难以把握的人物,他的种族身份模糊不明,在行为和思想上体现出众多的矛盾性.此外,他身上的暴力行为与小说题目所暗示出的自然明媚的八月之光似乎格格不入.通过分析主人公克里斯默斯的人生经历,剖析他的内心和自我情节,证明克里斯默斯不仅仅是种族主义的牺牲者,更是行动者、奋斗者和一位闪耀精神之光、同命运抗争的黑色斗士,从中透视出作家福克纳的种族观.  相似文献   
26.
作为一个作家,福克纳对种族问题的关注和对黑人的同情最充分地表现在他的小说里。他探索了种族问题,对奴隶制与种族主义表现了毫不掩饰的愤慨。但南方社会的文化传统、思想意识和道德价值,自然也包括种族主义对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不想看到南方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只是寄希望于通过提升南方人民,特别是黑人的道德素养来解决种族问题。福克纳不愿改变南方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基本态度,同南方传统和种族观对他的影响相结合,使得其小说中黑人形象具有局限性,他笔下的黑人———卢希、黑人空想家———卡斯皮等无不滑稽、可笑。他小说中的黑人形象与他反对奴隶制和种族主义的基本立场出现矛盾。  相似文献   
27.
福克纳的许多作品都是对其早期发表的短篇小说进行二次修改而成的,这是福克纳创作生涯中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在其短篇小说《熊》的基础上,福克纳经大量修改和扩充完成了中篇小说《熊》的创作,从而实现了作品主题思想的巨大升华与超越。从《熊》的两个版本的对比中,我们洞见到了福克纳的创作动机,考察到了作者在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背后更深层的思想嬗变。较之同名短篇小说,中篇小说《熊》不仅赋予荒野与文明以善恶对立的道德内涵,还试图据此为美国南方种族制度的痼疾和生态危机寻觅出路,表现了作家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生态伦理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28.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由于战争及经济的原因导致人们精神受到创伤及心理经受危机,而福克纳正是在此时段的作家,因而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反映人们精神危机的篇章。福克纳所刻画的荒原人物形象虽然具有南方人独特的个性,但他们的困惑,内心的冲突,欲望和绝望却是人类所共有的体验。他在表现"荒原主义"这一悲剧主题的同时,对笔下的人物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力尽他作为一个人道主义作家的责任心。  相似文献   
29.
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莉·格里尔逊身在新南方,却心恋旧南方;眷恋往昔,却挑战传统;逃避现实,却追寻独立的矛盾性格,文章揭示艾米莉悲剧命运的家庭、社会和历史根源,刻划了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性变革中的美国南方和陷于精神危机中的南方人,从而更好地理解美国南方文学传统和福克纳对其故土爱恨交织的矛盾情感.  相似文献   
30.
加布里尔·佐伦的空间叙事理论认为,视阈是最复杂、最抽象的概念,涉及读者的阅读解码和心理感知,是读者阅读时对文本的理解以及个人记忆回溯的综合体验,是主观与客观空间的结合.以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班吉的叙述为例,可以看出作家取消了表示时间的引导词,而以空间的场景相对应,由此来构造叙事的时间与空间的四维立体图像,从而彰显了空间叙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