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白领到户外爱好者 她喜欢麦浪散发出的醉人芬芳,因此起了个网名叫麦子.高考顺利考上了广州一所重点大学,毕业后,进入珠海一家外企,成为了众人艳羡的白领丽人.都市绚烂多姿的生活带来新奇和快乐后,她却发现都市中人与人之间虽然近在咫尺,但彼此绝不会敞开心扉交流. 离开了田野的麦子开始疯狂地思念家乡. 麦子就是这样无可救药地爱恋花草、爱恋旅行气质、爱恋户外探险的智慧、爱恋流失而过的光景与气味.2002年,麦子离开了学习和工作了6年的南方大都市,带着浓浓乡愁,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这个离开之后才倍感不舍的故乡——新疆.  相似文献   
52.
书坊     
《中国民族》2014,(9):80-80
《雅鲁藏布的眼睛》本书是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第一本科普图书。书中所呈现的照片,均为西藏生物影像调查团队在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周边地区科学考察时所拍摄。《雅鲁藏布的眼睛》一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雅鲁藏布大峡谷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该书包括总述、地图、大峡谷生灵和观测手记四个部分,从生存现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保护信息等方面。  相似文献   
53.
尼瑙克山本是一座貌不惊人的小山丘,但山脚下脚背村的村民们却以它为骄傲,因为它可是村民们经济收入的一部分。尼瑙克山常年被雾气笼罩,下大雨的时候,山顶上会传来呜呜的呼啸声。尽管这叫声听起来像怪物在号叫,可脚背村的村民却都深深迷恋于这种莫名的恐惧,讲起来滔滔不绝,兴致盎然。当地人称这呼啸声为“尼瑙克山怪兽之吼”,并笃信山上一定住着令人毛骨悚然的怪兽。每年秋季,这一带阴雨不断,此时脚背村便成了周边村民慕名而来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54.
桂林户外探险旅游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对相关周边产业的带动力也很强,发展空间及潜力巨大。其发展的机会主要体现在自然探险资源丰富、适应的消费群体广泛等;同时也面临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如户外探险市场组织者资质不一、参与者安全意识及户外常识缺乏等。桂林户外探险市场的发展可从产品立体化、渠道扁平化、促销多样化全方面展开有效的营销,同时应健全法律、规划管理、强化宣传教育,确保其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5.
艺途真是没有捷径,唯一的正道是创新。都在嚷嚷创新了,但看看所谓创新的作品,大都是垃圾,文化垃圾多,国之耻。创新是探险,历来真正有创新贡献者,全来自实践,且大都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想轻易偷个创新美名,将贻笑大方。人类要生存,必然要不断创新,而创新有阻力———来自五千年文化的魅力及对其的误读。“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此话好像不错,真的只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这个窄窄的一家之基础上,局限在老爷爷的知识圈中,创不了今日之新、明日之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妨坚持各自的成见,走着瞧。创新是探险,创新有阻力@禾子…  相似文献   
56.
“我在南极只呆了两天——极昼和极夜。”李富虎总这样笑称自己在南极的日日夜夜。尽管回到宁夏已经3个多月了,这惊险漫长的“两天”却深深烙印在李富虎心上,也铭刻在宁夏人参与国际气象考察的史册上。 2006年8月,凭着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各项突出业绩,西吉县气象局副局长李富虎顺利通过各项专业测试训练,被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确定为中国第23次南极科考队成员之一,成为我区第一位赴南极的科学考察人员。  相似文献   
57.
经过漫长的冰川期,在阿尔泰山西北部的峡谷中,留下了一弯月牙形的湖泊——喀纳斯。20万年以来,喀纳斯一直笼罩在与世隔绝的迷雾之中.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批护林员来到了这里,一个隐匿已久的秘密才公之于世。  相似文献   
58.
20世纪40年代开展的神农架探察是中国现代科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这次探察初步揭开了神农架的神秘面纱,为后来神农架的开发提供了论证基础,开我国单纯的学术考察与实用考察相结合之先河。由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有关对这次科学考察的背景及结果报道甚少,众说纷纭,错误甚多,组织者贾文治编撰的《神农架探察报告》至今未曾刊布。本文作者经过20余年的调查、实物收集和人物探访,对这次考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同时对《神农架探察报告》作了校注。  相似文献   
59.
露丝·哈克内斯,原是纽约的服装设计师,为了取回新婚丈夫的骨灰而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来到中国,放彝自己的事业以实现丈夫的遗愿,想尽办法终于将熊猫“苏琳”运到美国。本文讲述她于那个时代来到中国西藏,因战乱而居住在喇嘛庙里的生活。  相似文献   
60.
1927年和1935年中国和瑞典组成联合考察团,对中国的西北地区进行了长达8年的多学科综合性科学考察。这次考察是由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发起,不仅有瑞典人,还有德国人和丹麦人;中国方面有5名学者、4名学生,总计有28名成员,还有40名赶骆驼的蒙古和汉族(有300峰驼运行李的骆驼)佣人。考察团团长由斯文·赫定和北京大学教务长徐炳昶两人担任。本文探讨的就是丹麦人哈士纶在新疆蒙古族地区的考察及其《蒙古的人和神》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