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72篇
  免费   468篇
  国内免费   88篇
管理学   1138篇
劳动科学   57篇
民族学   244篇
人才学   225篇
人口学   229篇
丛书文集   2679篇
理论方法论   535篇
综合类   6499篇
社会学   1180篇
统计学   942篇
  2024年   181篇
  2023年   648篇
  2022年   587篇
  2021年   655篇
  2020年   597篇
  2019年   547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441篇
  2016年   504篇
  2015年   555篇
  2014年   894篇
  2013年   762篇
  2012年   917篇
  2011年   957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880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413篇
  2005年   352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6篇
  2001年   167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21.
区域均衡发展视角下中国经济增长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地区的经济增长必然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研究各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指导中国区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新增长理论,考虑空间相互作用的衰减性,引入Mundell-Fleming模型,并对其进行必要的修正,来分析不同类型区域中各省份的GDP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各省区的GDP溢出存在着一定的区域趋同性,整体来说,西部地区的GDP溢出效应大于中东部地区;人口增长对GDP增长并没有带来正向作用,因而劳动力充足、低廉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优势,必须做相应的产业转型;对外开放程度和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空间因素的衰减性说明,加强相邻省份的经济往来和产业转移,共同构建经济发展区是未来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2.
土族村落土地利用方式上表现的三重同心圆结构,与信仰层面上三重同心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每一个村落空间结构以及空间概念体系是个体化的、局限的,它是村落文化—自然—经济关系的曲折反映;村落景观的形成,是村落社会关系和自然世界在可见的具有边界的空间中相互建构的历程,不同个体的成长状态或心智水平决定着对村落空间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3.
“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性是现代公民社会之公共生活的本质属性,具有开放、平等与社群的特性,通过特定共同体成员理性、自觉的交互主体性行为与结构性活动而得以存在。现代社会的“公共性危机”,集中表现为“文化公共性”理想的迷茫,是文化自身的合法性与合理性认同的危机。真正为社会所共有、共享的公共性,是多元利益主体复杂博弈的产物,是确保公众与社会之间关系维系的一种平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日益呈现为市民/公民社会、市场与国家的分化情形,以社会公正为最高追求的社会公共性理念是否能够得以确立,或者已经确立的社会公共性理念究竟合理化与否等,直接影响着制度创新的理念、路径选择。对公共性的领悟与把握的过程,同时也是公共文化氛围营造中民众心智不断健全、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4.
随着ChatGPT流行且表现出意想不到的智能“涌现”能力,有必要审慎而充满希冀地重启技术之思。论文首先概述了那些对于技术奇点情景可能实现造成的恐惧心理,选择以人类和人工智能共建和谐未来的积极愿景,而不是技术奇点的情景来思考未来人机关系;随后从美学的视角,探讨了ChatGPT生成艺术对于人类想象力激发的积极意义以及生成式AI拥有“人工人格”的潜力;最后,将艺术思维与科学、哲学思维融合,引入“形态共振”的理论,提出从空间的角度来看待一切意识“存在”,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人机意识共同进化,这种“空间意识”可能激发一种拥有整体意识和智能水平的新“物质主体”。  相似文献   
125.
126.
贵州仡佬族小说家王华的边地叙事开拓了文学中的乡村意象。她把道德失范引入假想性和象征化的纯文学写作中,并后设了一个异质的乡村空间。这个失范的空间隐藏着令人心忧的破坏力,给乡村的主体精神造成了致命的伤害。王华把对现实问题的探讨扩展到乡村文化的思辨上。其中的理论构想、思考洞见和艺术形式,对于探索传统和道德、性别和欲望、正义和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性的材料。由此,我们得以在人和社会的关联中进行反思,在反观城乡变迁的具体情境中突破现实问题,致力于创建积极的人类精神和实践品格。这是王华边地叙事的抒写旨趣,也是她作为一个乡土写作者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127.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128.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生产,指涉以过程性仪式这一空间文本为视觉对象的共同体意识话语生产和认同建构。“七一庆典”表征之维的符号修辞结构,以空间选择的符号意指、空间符码的观看之道、空间符码的音声体系,组构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结构;非表征之维的具身实践,以代表性和全民性相统一的主体参与、程序性和叙事性互构的过程情节、具身性和沉浸性集聚的身体姿态,进行共同体意识仪式传播的空间展演;统合表征与非表征双维共振的修辞功能,以叙述性、调节性、表意性话语的运用,在情感、精神、价值空间的仪式展演中强化“五个认同”。  相似文献   
129.
按照迪尔凯姆和马克思的分层原则,19~20世纪的上海娼妓应属于同一阶层,但是上海娼妓内部存在着森严的等级制度.通过分析不同等级的娼妓在地域分布、住所和消费价格上的差异,足以解释嫖客在社会空间、代理消费和消费能力上的差异和嫖客内部存在着消费分层.娼妓作为一种消费品,其内部的分层根源于消费者的社会分层,是消费社会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0.
在21世纪当代电影中,重庆是一个正在被发现和书写的城市,重庆的大街小巷是影像空间中重要的呈现对象,也是典型的城市意象,从而被赋予了多变而丰富的文化内涵。文章讨论了街道意象中的深层文化因素,即街道差异带来的身份对立、街道改造后的价值失落、现代街道中的自我迷失以及作为街道延伸部分的交通工具意象特征,从而探索街道意象中人与城、文化与城的变动乃至互动。从中,得以考察都市人在城市化过程中精神的流离辗转,也促使我们重新认识生活于其间的都市的驳杂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