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13篇 |
人口学 | 31篇 |
丛书文集 | 52篇 |
理论方法论 | 13篇 |
综合类 | 274篇 |
社会学 | 33篇 |
统计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27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43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37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山东省地级城市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土地资源为基础数据,从土地对经济影响的角度研究土地资源经济承载能力。通过对土地资源总量评估值、城市与非农产业发展的土地潜力、土地资源经济综合承载力等指标的定量测度,山东省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可分为由高到低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452.
城镇化率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何在提高城镇化率的同时又保护环境成为重要的课题。生态足迹作为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指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安徽省1998—2012年的生态足迹和城镇化率的相关数据,探讨安徽省的生态足迹与城镇化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与城镇化率明显相关,且均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而提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要放慢城镇化的速度,并且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注重保护环境,使环境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453.
实际工程中许多拱结构支承于其他结构之上,下部结构对拱脚的约束并非完全刚性,在这种情况下拱脚约束可以简化为水平和转动弹性约束。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在考虑初始缺陷、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的基础上,针对工字形截面水平和转动弹性支承圆弧钢拱进行了参数化分析。研究了不同荷载工况下水平和转动弹性支承拱的弹塑性极限承载力、极限状态下拱脚的支座位移,对已有的设计公式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454.
城市规模约束: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俐骢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2):23-29,75
我国城镇化处在加速时期,更应该重视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在人口、土地、水资源之间达到合理配置.以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城市化实践,广义的城市化符合可持续发展.广义的城市化理解不仅仅是城市人口的比重问题,还包括基础设施、土地、就业方式、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规模是确定城市规模的重要依据,传统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遇到了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的挑战.要注重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的约束,把城市人口规模建立在资源承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三元复合系统的最佳耦合发展,使城市更加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55.
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抗弯承载力计算理论,提出了一种考虑二次受力时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设计计算方法,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比较吻合,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456.
以江苏省盐城某2.2 MW风电机组钢-混凝土混合式塔架为例,建立分片式预应力钢-混凝土混合塔架与基础及地基土的一体化有限元模型,对比钢筋在分缝处贯通及断开2种情况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钢筋在分缝处的连续性对分片式预应力钢-混凝土混合塔架的承载力和模态参数影响很小;钢筋在分缝处贯通与断开的模型结果的一致性,验证了分片式预应力钢-混凝土混合塔架具有良好的整体性,为工程设计中采用更灵活的分片方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57.
基于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以福建省永春县为实证研究对象,构建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客观复合赋权法的TOPSIS模型定量评估县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一步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永春县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不超载,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吻合;从3个子系统来看,生态环境响应力与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力均呈现负相关;永春县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水土流失指数、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降水量和植被覆盖度。据此提出,应进一步强化资源集约型环境保护、推进低碳工业化和城镇化、完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以推进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提升和优化。 相似文献
458.
资源和环境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究资源环境承载力对分析经济、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长株潭城市群进行“两型社会”建设的两个基本内在要求,通过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探讨,以长株潭城市群资源环境现状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分别计算出其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和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并进行分析评价,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大力推进能源节约和降低污染、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深入开展节约用水和水污染治理、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循环利用四点改善措施,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9.
借助GIS技术,分析遵义地区的水资源开发潜力,定量评价遵义市级与县级两个层面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发现:遵义水资源负载指数约为5.09,开发利用程度中等.全市各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差异显著,从东北向西南,开发程度逐渐增强.以人均用水水平500立方米计算的遵义水资源承载指数约为0.28,属于水量盈余状态,除红花岗区人水平衡外,其他县城均属于水量盈余县.但就人均占有水资源的阈值1000立方米来看,遵义水资源承载能力明显下降,地区分布不均衡.对此,应挖掘城市水资源承载潜力,实行节水循环利用,建立水资源安全预警系统与应急预案及相关的制度. 相似文献
460.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遇到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时,可以通过调整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空间配置,实现人类活动与生态承载能力的平衡,因此,生态文明建设既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时间维度,也具有生产力区域布局的空间维度。当前,中国的环境状况是局部有所改善,总体尚未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压力继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开发空间布局高度相关,按照环境承载能力合理配置国土开发空间布局,是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