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5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1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6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69篇 |
理论方法论 | 26篇 |
综合类 | 326篇 |
社会学 | 89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75篇 |
2009年 | 49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0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4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81.
刘海华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3,(6):38-40
创造性的培养一直是教育所倡导的主旋律,而学前儿童是创造潜能和创造人格培养的关键期。在家庭教育中,可以把文学和心理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儿童喜欢的文学样式——童话,从儿童的想象力、发散思维和快乐情绪三个方面,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培养儿童的创造性,但也要注意讲述童话的环境创设、语言和幼儿的表象积累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2.
从《白雪公主》故事的历史演变看迪斯尼动画模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迪斯尼动画叙事模式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转型过程,它对于中国卡通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文选择《白雪公主》故事为案例,分析这一故事原型以及其后的现代主义改编和后现代解构,通过这个故事历史演变的过程,介绍迪斯尼为代表的西方动画片将传统童话改造成为现代化童话的成功转型经验。 相似文献
83.
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现实生活扑进了童话,现代童话如何固守住传统童话所传递的那份诗意显得尤为重要.站在成人社会和孩子之间,西方童话作家从维护儿童的利益出发,通过对成人的批判来阐释现代生存的诗意,这种创作态势对我国当代童话的创作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以格林童话为代表的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民间童话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杰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Z1):25-27
以格林童话为例,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民间童话产生的文学背景、语言的内在结构,及其社会心理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5.
李红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82-85
根植于现实、充满诗性与哲理的安徒生童话何以会在人们的心目中形成"幼稚、无聊、不现实"的印象?这一虚假印象的形成,既与这些人从未获得真实的安徒生童话阅读经验有关,更与中国文学传统里对童话乃至对儿童文学的轻视有关. 相似文献
86.
舒伟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7(1):56-62
童话是"爱的礼物",因为爱的意识是童话区别于神话、寓言、传说等文类的重要特征.本文探讨童话以独特方式表现的各种爱的母题,包括对人类的爱,对大自然的爱,人间的亲情之爱,爱的奇迹,等等.除了这种独特的以爱为本的人性教育之外,童话还包含着丰富的有关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道理. 相似文献
87.
舒伟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80-84
和"神话"一样,"童话"这个词是从国外移植到中国的.尽管当时所用的"童话"是泛指带文学性的儿童读物,但"童话"一进入汉语词汇便不胫而走,流行开来,沿用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童话"已经成为汉语中不可多得,也不可替代的与"Fairy tale"相对应的名称.本文对汉语的"童话"名称进行辨析,涉及"童话"一词的人文性和统摄功能,包括具体的形象性和由抽象的模糊性所产生的包容性.比较而言,汉语的"童话"名称最契合童话文体的艺术精神和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88.
《法治不是童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关于法治的书,它是多义的,是一种更具文学品质的法治读本。它可以让每一个读者都从自己的经历与生活出发,展开想象,进而丰富“法治”一词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的内容。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肖辉先生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情,它从更人性化的角度,更柔软的方面,让“法治”像是花朵一样绽放在不同心境、不同背景的读者心中。 相似文献
89.
郑渊洁的童话作品,自始至终都是以儿童为出发点,为儿童服务的。正如他所说:"我的目标是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解除一天学习的疲劳,让他们笑,让他们高兴。"尊重儿童,儿童至上是贯穿郑渊洁童话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90.
李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采用历时性的研究方法对《海力布》的传承历史进行梳理,发现它的每一次被重新发现,背后的巨大推手都是幻想的工具化。先是被教育诱使变身为传道的文学童话,然后又被经济打造成娱乐性商业产品,每一次被利用的“文明化”过程,都使其最初的、最本体的功能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