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7篇
社会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方永刚同志二十二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当作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深入学习、坚定信仰、积极传播、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他的感人事迹和可贵精神在苏州市委党校教研人员中引起了热烈反响。近日,苏州市委党校举行了教研人员学习方永刚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与会者抒发了对方永刚的崇敬之情,表示要向方永刚同志学习,努力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本刊刊发部分教师的发言,以进一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  相似文献   
72.
为了体现精神追求在艺术家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运用中西艺术比较的方法,通过对八大山人和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在艺术生涯、艺术追求及艺术表现上的对比,力求探寻二者在精神追求及作品中的诸多相似,进一步印证了艺术在至高点上殊途同归的现象。  相似文献   
73.
育人问题和素质教育是当代教育的根本和关键,高师院校体育专业教育也不例外。针对体育专业的特点,在体育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师德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具备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等多种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一、谈玄与成佛中华思想文化史上,在人的自我尚未从自然整体的湮没和束缚中获得解放和独立的主体性以前,以追求无我之境的方式达到对儒家名教纲常的超越,达到从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5.
陈亚平 《唐都学刊》2014,(2):80-83,89
陈忠实先生的诗词,知者不多.这两首故乡诗,作于1996年清明,通过描写回乡的心境,体现了作者谦谦君子的胸襟和气度,流露出作者对故园的眷恋和对理想的执著,表达了作者志存高远、不为外物所羁的精神境界和卓然独立的性格.  相似文献   
76.
以理性指导行为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无论从人类社会发展、还是从人类自身发展来看,都是如此。以理性为指导,超越人的本能行为,走向社会规范。人具有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之为人最重要的是社会属性,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以理性为指导,超越人的情绪心态,引向明智轨道。人是具有感情与情绪的动物,但又不能以情绪支配自已行为;我们要超越民族主义的情绪,引向理性爱国。以理性为指导,超越当下时空,指向未来前景。人与动物不同,人具有理性思维,是符号的动物,能在未来可能的时空中进行思考与劳作。以理性为指导,超越功利主义,向往与追求无限与精神境界,做一个仰望星空的人。  相似文献   
77.
庄子之苦乐观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所感受的苦、所追求的乐都在于精神感受.现实之苦在于世俗生活中的拘束或奴役,在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有限,在于人们无法摆脱现实的处境.现实的地位、财富、欲望的满足并非庄子之苦的主要内容.庄子认为人类的有限性是人类之苦的根源.庄子的逍遥之乐在于超越现实束缚的自由的感觉,在于独与天地万物相往来的体验.这也是一种精神的满足,但不是现实欲望的满足.这种精神境界的提升可以是无限的,可以达到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精神体验.从现实之苦到逍遥之乐的转化的关键在于心灵的宁静,而心灵的宁静在于认识到世界的客观性和非目的性,避免面对苦难时的狭隘的、个人的、目的性的解释;在于认识到人类自身的有限性,避免对个人或群体抱过高的期待.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才可能超越现实之苦去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提升.  相似文献   
78.
茅坤散文慷慨悲激风格的形成与其人生经历、知识世界、精神境界密切相关。他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屡经官场风波,但志意不改。每当失意之际,他都要向历史上的仁人志士寻求精神上的支持。茅坤的精神世界由官僚意识、历史意识、文人意识构成,这三种意识投射到散文中,就构成了茅坤散文现实时空、历史时空的交替并存,悲剧意识与使命意识并在。立言与立功双重选择的基本表现模式,形成了他悲慨激奋的散文世界。茅坤知识世界的局限使他总是沉浸在人生失意的痛苦之中,并不断从"古传记"中寻找精神支撑,最终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命脉",因而限制了他散文的成就。  相似文献   
79.
形成于"子学时代"的修身理论原创形态,经过两汉经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实学阶段的发展,成为规范人的行为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也具有重要作用。修身是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非宗教性文化形态,从动态上看,它是人们以特定文化形态进行自我启蒙、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理性主义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个体在追求理想人格和社会和谐秩序过程中呈现出的精神境界和生活的状态。  相似文献   
80.
正《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伟大的思想总集,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教育、文学乃至立身处世之道,它对我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价值取向的影响,深刻而广泛。翻开《论语》,其中不乏有关官德与廉政方面的箴言,对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