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0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4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税人为争取合理的涉税负担,履行准确的涉税义务,避免无谓的涉税处罚,获取意外的涉税收益而对自己的涉税行为所进行的运筹和计划,可概括为税收筹划。财政部研究所梁凤云硕士编著的《税务筹划实务:纳税人节税指南》中对税收筹划这样定义: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许多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收负担最小或税收收益最大为目的的经济行为。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在投资、规模、资金、资源上不具有优势,税收筹划就显得更为重要。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1.税收筹划产生的客观原…  相似文献   
2.
文章针对部分资产评估人员在建筑物折旧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认识和做法 ,通过分析建筑物折旧的原因和重置成本法评估中折旧的实质 ,从多方面详细比较论述了资产评估折旧与会计折旧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本方法的中国人力资本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部分学者应用永续盘存法来估算人力资本存量忽略了折旧和价格的问题,采集和并估算了中国1952-2003年间的人力资本形成量序列数据,并与物质资本形成流量进行比较。估算方法倾向于低估人力资本投资流量,这种低估在前期误差较小,在近期误差较大,且有上升趋势。但就纳入估算的内容和时期来看,较中国已有的成本法估算有较大的扩展,而且其估计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将此作为今后进一步估算的基准。  相似文献   
4.
5.
6.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促进事业单位健康、持续、稳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相关政策的出台,现行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需要,对当前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高校固定资产提折旧难度较大,如何才能更稳妥地对其开展管理工作进行了思考:明确高校固定资产的概念和分类,对哪类高校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哪类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分类慎重选择固定资产计提方法的观点;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及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操作的难度,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时间上,坚持目前按年或按半年计提一次折旧,随着办学情况的变化,如果教学成本核算需要,再逐步过渡到按季、按月计提折旧的观点;对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归纳了五种方法,力求其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可行.  相似文献   
8.
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决策理论与方法研究中指标权重及指标值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研究出了区间数决策矩阵的一种规范化方法。认为: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们认识事物的模糊性,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多指标决策问题为评价指标权重信息和评价指标值信息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借助确定型多指标决策的线性加权和法,利用积分原理,提出了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累计综合评价值法。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此类决策问题即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运用BOT模式的分析,以路(桥)类固定资产为例,探讨了BOT项目公司固定资产折旧会计方法的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就必须计提折旧,以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有形和无形损耗以及作为已投入基建资金的补偿,为人才培养成本提供准确信息。高校应以清产核资为基础,科学合理的建立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