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09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73篇
人才学   45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46篇
理论方法论   131篇
综合类   1273篇
社会学   211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209篇
  2009年   193篇
  2008年   238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 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冶。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42.
以后经典叙事学重新观照张悦然短篇小说《家》,发现其向"青春写作"作了短暂的告别,不再过分关注"自我",而是将视域扩展至当下年轻一代的生存困境,尤其是女性在新的历史语境下的解放,而且还涉及了"进城"主题,这显然是作家文学征途中的一朵"昙花"。  相似文献   
43.
《快乐青春》2009,(9):21-21
《快乐青春·经典阅读》是当今中小学生的首选读物。为实现读写结合的目标,本刊现与湖北荆门市快速写作研究院联合举办全国中小学生“我的习作”征文竞赛。  相似文献   
44.
吉太加 《中国藏学》2007,(3):157-161
藏药浴是藏医独特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在温泉浴疗法的基础上,依据传统藏医药的基础理论而创造出来的。"五味甘露方"是藏药浴的基本配方,现已发展成为经典组方。本文就此作一全面的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45.
且看80后 鲍尔金娜,蒙古族,出版《成人不宜》等文集,获第三届全球华人青年文学奖冠军。著名作家余光中曾经这样评价鲍尔金娜的作品:“鲍尔金娜文风生动,犀利有力,情感真诚,有很好的幽默感和谐趣,而且笔触充满悲悯之心,很吸引人。”鲍尔金娜也这样形容自己:“我承认有时笔下有刻薄绝望的东西,但总体而言还算宽厚乐观。没有华丽词藻,也不想粉饰太平,只想尽量老实冷静地呈现出我这代人(或许只是一撮人)真实的生活。美丽也好,疼痛也好,绝望也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真实的就是宝贵的。”80后在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文学作品中汲取丰厚的营养,并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敏感地捕捉生活点滴的珍贵体验,不断地磨砺自己,形成了一代新风格。 鲍尔金娜最新出版的小说《紫茗红菱》,描述了一对校园姐妹花的迥异人生,全书37万余字,被誉为本年度最具吸引力的青春小说之一。且看蒙古族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对本书作者的一些描述。  相似文献   
46.
中国经典诠释学的构建是面向21世纪的中西哲学走向对话与融通的具体路径之一,如何理解现代文化中的经典现象与古典意义上的“经”及其学术,是进入中西差异、古今交错之复杂的经典观念丛林的第一道门。文章以儒家经典诠释的相关线索为例证,探讨了经典的流传性及其作为活的思想源泉的本质特征,对经典的意义如何实现扩展以及典范转移的问题、经典所具有的恒常性与时代转换问题等,均做了一定的分析,并对传统经学与现代诠释学的结合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7.
中国长期农耕经济的熏陶,造就了中国人"依圣托古"的文化心理,这使得经典诠释在社会变迁与文化创新中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也直接引发了中国经典诠释实践的早熟。历史上,在标志着中国诠释实践开端的三传对《春秋》的诠释中,人们对《左传》的诠释,多肯定其"传事"而批判其"不传义"。事实上,《左传》对《春秋》的诠释,是兼具"传事"和"传义"的。在战国社会由贵族政治向君主政治过渡的大背景下,《左传》作者通过从"尊君"到"重礼"的重建,从"尊王"到"民本"的辩证,以及从"灾异"到"尚巫"的复归等对《春秋》的创造性诠释,承担起了社会转型下思想转承和观念重塑的历史使命,也因此而成功地展现了其兼具"传事"与"传义"的创造性诠释风格。  相似文献   
48.
"木吉卓"既是羌族释比经典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本文首先简要评述关于"木吉卓"已有的研究成果,而后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分析"木吉卓"所反映的羌族婚姻习俗,以窥视出羌族婚俗变迁的轨迹及婚姻观念.  相似文献   
49.
50.
董希文 《中州学刊》2007,(4):232-236
经典的重构已成为当今文学创作日趋浮躁、日趋世俗化、感官化、日趋追求"明星化"文化策略和时尚效应中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经典得以重构是文学活动"四要素"互动的结果.就作品而言,内涵的丰富性、深刻性、震撼力及独特的技法是经典重构的前提.社会生活的多元化、文化价值追求的异质化,作家"影响焦虑"下的颠覆冲动、时尚欲望化追求,读者求新尚奇、狂欢化效果的阅读期待以及时尚批评家的引导,是导致经典重构世俗化、通俗化趋势的外部原因.经典重构过程是一个经典文本与社会生活互动的过程,社会语境影响下的作者和读者作为最活跃因素互为影响地参与了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