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44篇
管理学   684篇
劳动科学   119篇
民族学   42篇
人才学   148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121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2572篇
社会学   394篇
统计学   20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78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372篇
  2009年   374篇
  2008年   794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93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41.
政府绩效就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履行职责的过程和结果。政府绩效评估既要针对政府行为过程是否合法、符合程序,又要针对行为结果是否经济、有效。由于目前我国"政治上位的政治行政一体化"体制对绩效评估的制约和排斥,绩效评估没有成为有效的约束、激励政府行为的机制。本文从政策学角度,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当前地方政府绩效评估的主要特征和问题,并提出从体制上和制度上推进政府绩效评估。  相似文献   
142.
周春兰 《学术界》2012,(6):174-180,288
在古代道家哲学中,“无”在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中都备受关注,但他们说“无”的侧重点不同.《老子》从追问万物的源头入手,提出了“有生于无”生成论构想;庄子否认了普通的知识及认识方式,提出了“不知之知”的最高认知层次;黄老在改造老子无为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建立刑名为前提的无为而治;王弼站在本体论的高度将黄老无为和名教有为进行了整合,提出了“以无为本”的哲学思想.“无”经过老子、庄子、黄老学派和王弼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个普通的哲学语词上升为万物之本体;“无”主要涉及生成论、认识论、治国论、本体论等方面,这些哲学思想因为“无”而更为深刻、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3.
第一人称指示语的非指示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称指示语的研究目前一般集中在社会语言因素方面,而对人称和非人称代词的各种转换的分析还不是很多。在研究“我(们)”的各种用法时,并非要刻意分清代词的符号所指与真实的言语行为交际者,因为在很多时候,这种区别并不存在或可以忽略。“我(们)”的三种非指示使用,或是一种加强受话者参与的修辞手段,或是进行语用移情的重要途径,或为了达到说话者预期的语用蕴涵。  相似文献   
144.
庄子的思想深邃奇奥,《齐物论》中"天籁"一说犹如智慧的灵光,昭示着庄子的哲学思想。"天籁说"内涵丰富,由《庄子》自证,其涵义由两段构成。从认识论角度看,两段之间演进之迹甚明。第一段认为天籁是道,第二段认为天籁是无。天籁说意义的探究对于庄子思想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5.
论物权法上的公共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利益虽然难以界定,但物权法上公共利益之诠释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虽然以程序决定公共利益几乎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怎样诠释仍纷争不断.<物权法>之不诠释公共利益,无法发挥规范公权力行使的目的,很可能导致不可意想的结果.面对公益征收过程中严重的混乱局面,对公共利益之具体诠释应当采取较为严格的程序要求,在<物权法>配套法律法规上概括规定公共利益的基本条件并确立相应的程序性规定,不失为在现阶段完善公益征收制度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46.
李怡 《社会科学研究》2008,12(2):163-169
在中国近现代学人的留日史与现代思想发展史上,1912年前后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问点,在此前后的留日学人受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影响有着不同的日本体验.此前的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其实就是日本社会文化的现实经验与建立民族国家这一中国目标的一种感性对话,而此后留日学人的日本体验则更多表现为日本社会的个人生存状态与留日学人自我的生存遭遇之间的感性对话.前期创造社作家群绝大多数是在1913年以后留学日本的.与梁启超、鲁迅兄弟等学人的"日本体验"不同,创造社作家更直接地陷入到了个人欲望的纠缠与挣扎之中.这一方面属于日本大正时期的"成金"刺激的结果,另一方面却也交织着个人生存的种种艰难与屈辱.以个人欲望为基点的日本体验构建了中国新文学作家精神世界中新的个人/国家的关系模式.这一模式,影响着创造社作家们自我实现、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其动力、活力与问题局限都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7.
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研究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管理,能够规范财政科技资金管理,提高财政科技资金使用效益.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管理应根据不同的科技活动,设立不同的绩效目标,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绩效评价.财政绩效目标是绩效评价对象或被评价组织在绩效周期内所要达到的工作目标和成果,是绩效管理的出发点.绩效目标的制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目标的制定必须充分反映科研活动规律、体现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以及适应中国的国情.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其构架要遵循相关性、经济性、重要性和客观性等四项原则,财政科技取出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已确定的绩效目标和指标体系,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财政科技支出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形成绩效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48.
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价值理论的梳理与分析,对其成本收益假说、系统性风险假说和非系统性风险假说前提、理论背景以及作用机理进行评述,发现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冲结构与企业特征的关系,并尝试确定企业行为是否适应现存理论.然而,实证结果并未支持任何单一的理论.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实证研究仅是提供了风险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一些间接证据,缺乏对内部作用机制的深入考察.这也是未来研究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9.
苏小方 《江汉论坛》2006,2(7):42-45
本文说明了斯密的市场“无形之手”学说其实是“有形之手”学说,认为将市场视为“无形之手”既不符合斯密的本意,也不符合各种市场的客观实际,还会给我国市场化改革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行动上的困惑,增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本。  相似文献   
150.
张建青 《兰州学刊》2007,1(9):185-187
马修·阿诺德是位颅受争议的文学批评家.这大概与人们认为其理论自身存在悖论有关.一方面,他主张文学批评一定要保持超然无执的健全理智,和实践保持距离.与此同时,他又提倡文学批评乃是人生的批评,即文学批评最终的目的在于指导人生.他主张文学创作须产生最好的思想,文学批评应指出作品之中最好的思想,从而指导人生.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极易引起人们争议.文章指出:二者表面看来确显矛盾,但究其实质却相通.阿诺德提出"超然无执"的批评原则是有针对性的."超然无执"与"人生的批评"之间无本质冲突,确切地讲二者乃手段与目的关系,即为了更好地为人生指明方向必须本着"超然无执"的态度进行文学批评.国内评论家多将以上两点作为对立面来看待,实乃是受了中国具体政治、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今日重温阿氏在英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提出的重大问题以及他在阐述自身观点时所表现的广阔文化视野与深厚文化底蕴,对我国的思想文化建设仍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