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244篇 |
免费 | 406篇 |
国内免费 | 19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66篇 |
劳动科学 | 241篇 |
民族学 | 186篇 |
人才学 | 871篇 |
人口学 | 57篇 |
丛书文集 | 4727篇 |
理论方法论 | 821篇 |
综合类 | 11337篇 |
社会学 | 1048篇 |
统计学 | 6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3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451篇 |
2021年 | 517篇 |
2020年 | 425篇 |
2019年 | 466篇 |
2018年 | 230篇 |
2017年 | 408篇 |
2016年 | 497篇 |
2015年 | 774篇 |
2014年 | 1695篇 |
2013年 | 1493篇 |
2012年 | 1554篇 |
2011年 | 1830篇 |
2010年 | 1628篇 |
2009年 | 1743篇 |
2008年 | 1881篇 |
2007年 | 1433篇 |
2006年 | 1337篇 |
2005年 | 1245篇 |
2004年 | 1104篇 |
2003年 | 958篇 |
2002年 | 777篇 |
2001年 | 666篇 |
2000年 | 549篇 |
1999年 | 265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1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职位和组织环境中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包括技能、知识、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等)。如图1所示.一个人的胜任素质是分层、分级的:从最表层的浮于冰山之上的知识与技能,到最底层难以用一般方法测得的内驱力及社会动机,越靠近冰山的底部,对其潜在的业绩产生的影响就越大,也就越难以后天习得和提高。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或概念,那就是“教练”。它把员工管理带入一个新的境界,拓宽了新世纪管理的视野,对于主管如何管人带团队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它是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3.
中部区域人才合作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早起步,早主动:晚起步,将被动。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走区域人才合作之路,是增强中部人才资源综合竞争力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4.
毛泽东对外开放的思想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外开放的方式,包括利用外资、发展对外经贸关系、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二是对外开放的基本原则,主要是学习一切民族、国家的长处,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从实际出发,等等。 相似文献
25.
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自治权的存在是我国区域刑事法律冲突产生的基本原因,而通过制定顾全大局、兼顾特别的变通性、补充性刑法规范,可缓解这一冲突;通过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步伐,逐步消除民族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差距,进而达到彻底消除这一冲突,实现法制统一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26.
27.
鄞益奋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3):33-37
公务员绩效评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基础环节.文章从政府绩效的工具性、沟通性和管理性出发,对澳门公务人员工作表现评核制度的制度精神和制度设计进行了分析,指出澳门公务人员工作表现评核制度充分意识到了政府绩效的工具性和沟通性,与此同时,制度仍然没有实现从绩效测量到绩效管理的转型,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8.
赵荣钦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7-11
党的十七大把“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发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号召。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理应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针对存在对大学文化的模糊认识,对大学文化的若干要素,以及建设大学文化的原则要求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29.
高职数学的主要内容是微积分,对于数学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确实有些不易.笔者根据多年经验,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其教法与学生的学法等方面做了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0.
崔巍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2):103-108
经济发展理论高度重视各种资源等劳动对象的开发利用。西方经济学的信仰者由于自身存在的认识论缺陷,难以科学认识劳动对象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也难以科学论述资源在发展理论及其模型中的作用和地位。因此,必须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从理论为实际的反映入手,建立科学的分析模型,以此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及能源支撑体系,调整、优化资源及能源的供给与需求结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