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281篇
社会学   4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网络语言的对外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指电子计算机"原创"并通过网络传播的言语作品中的语言。网络语言对外渗透即网络语言进入到网络以外的语言环境,在非网络环境中使用。渗透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非网络环境中谈及与网络、电脑有关的事物时不得不运用网络语言;二是在非网络环境中谈及与网络、电脑无关的事物时有意借用网络语言提高表达效果。网络语言对外渗透的语言成分主要包括网络创造的新词和在网络上产生新义的固有词。对这种渗透要正确引导和规范,利用其正面影响促进当代汉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
在张力理论视角下网络语言的隐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虚拟世界的信息交流载体的网络语言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研究对象,大都从网络语言构造特点及语言道德方面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就网络语言的隐喻性进行讨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而且是一种认知方式。网言网语不同于现实语言的特殊之处往往可以用隐喻的思维方式来诠释。笔者在阐述隐喻工作机制后,从张力理论这个新视角来剖析网语的隐喻性,并指出张力的消长过程即是我们认识网语隐喻表达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63.
网络语言的发展及其规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随着国际互联网应用的普及,独特的网络语言开始由互联网进入书面话语与日常用语系统,冲击着传统的语言规范。网络语言能否成为社会上正式用语?须从社会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对其类别进行较详细的总结,以尽早找出网络语言的规范方案。  相似文献   
64.
通过对网络语言语体特征和特点的分析,阐述和解释当代社会语言中网络语言的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65.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青年的生活中.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它的产生以及在青年当中的广泛传播,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现代青年价值观基本变化趋势相一致.在网络时代,对青年在网络文化中遇到的问题要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6.
鲁捷 《理论界》2003,(6):51-52
曾经听到有人这样说“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人类生活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今天我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都将因此而发生巨大的改变。……”。的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更新,网络世界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每时每刻我们都会不断地感受到网络正渗透到  相似文献   
67.
正我认为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等方式相比,前者更有利于修身养性。大部分老年人对电脑、智能手机等产品操作不熟练,而且让我们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者捧着手机阅读,身体也吃不消。我们这些老人受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经习惯看纸质书和报纸杂志,并且对这些情有独钟。我参加了小区里的"夕阳红读书会",也坚持  相似文献   
68.
领域语言的发展变化受语言生态伦理的影响和制约。从现实空间领域来看,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生态关系的动态调整直接受制于族群语言立法,即国家语言规划。而不同方言间的强弱竞争、方言内部成员的优胜劣汰也都与使用者的价值理念和语言态度有着密切关系。从虚拟空间领域来看,网络语言与其他传统领域语言之间的双向互动需以语言生态伦理为依据和导向,而网络语言的自我孳乳也受使用者民族认知心理和内在语言知识的影响,在深层伦理规范的驱动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从而实现语言生态的有序传承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9.
网络流行语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大量产生,并迅速成为语言学界的新宠。因此,对网络语言的研究,特别是对其产生和流行机制的探究,一方面有助于语言学者从本质上了解语言流行的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强我们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意识,从而正确地运用网络语言。  相似文献   
70.
网络语言的滥觞,是当今语文教学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主题。网络语言源自网络的客观存在和迅猛发展,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它具有简洁生动、快速高效等特点,主要包括汉字型、数字型等六种类型,对塑造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知识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网络语文也导致语言不规范、不净化等消极影响。因此,语文教学工作者应顺应青少年学生对网络语言世界的喜爱,主动掌握网络语言,科学引导青少年学生甄选丰富网络语言资源,帮助学生澄清网络语言的实质,为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路径新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